饭局上的一句吹嘘,竟成了诈骗的“开场白”。当“我认识省领导”的谎言,遇上“为孩子安排工作”的急切,一场持续两年的骗局悄然上演。2025年9月29日,经湖北省公安县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依法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赵某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四万元。
被告人赵某在一次朋友聚餐中为了彰显自己的人脉,谎称自己“认识某位省领导”。说者只是为了“撑场面”,但听者却入了心。同桌的王某正为儿子的工作发愁,一听赵某有这等“硬关系”,立刻像找到了终南捷径。聚餐后,王某多次联系赵某,恳求其动用“资源”,将自己儿子安排到某航空公司工作,而赵某并未选择坦白真相,反而看到了“商机”,遂顺水推舟应承下来。
“启动经费”要到位: 他以需要“请领导吃饭、打通关系”为由,索要第一笔钱。“节日打点”不能少: 逢年过节,他便以“给领导送礼”为名,要求转账。“专业障碍”需解决: 他甚至虚构了“换双发双证,航线证”等看似专业的事由,进一步骗取钱财。
为了加深王某一家对自己的信任,赵某还申请多个微信小号,伪造与“省领导”、“航空公司领导”的聊天记录,王某儿子求职心切,一家三口对赵某的谎言深信不疑。2022年到2024年间,王某及其妻子、儿子通过现金、微信转账等方式,先后向赵某支付了19笔款项,共计人民币256370元。这些钱款均被赵某用于个人生活开支、赌博等消费,挥霍一空。
纸终究包不住火。当王某发现工作事宜迟迟没有进展,而赵某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脱、甚至索要更多钱财时,终于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遂向公安机关报案。
2025年4月14日,赵某迫于压力投案自首。6月24日,公安机关依法将赵某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7月28日,公安县检察院依法以赵某涉嫌诈骗罪向法院提起公诉。法院经审理后作出如上判决。
检察官提醒:求职办事务必通过正规渠道,任何声称“花钱就能搞定”的承诺可能就是陷阱。请广大群众务必保持清醒,摒弃“走捷径”的心理,对夸耀“人脉关系”者保持高度警惕,涉及钱财往来时更要慎之又慎,谨防上当受骗。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杨梦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