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水林
在轰轰烈烈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规定动作一步一动,步步规范到位;自选动作独具匠心,招招管用,尤其巧妙运用当地优秀文化,涵养法官“精神道统”,把教育活动推向了新的高潮。
首先,参观博物馆,在耳濡目染中接受传统教育。该院党组利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育。他们感到咸宁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十分贴近每个人的生活。于是,组织大家从楚泉润玉开始,参观学习以铜鼓为代表的商周青铜文化,以赤壁之战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以北伐战争汀泗桥战役为代表的革命文化,以向阳湖文化名人村为代表的名人文化等,从民间歌舞、音乐、剪纸、布贴,呜嘟、高筒提琴等民间文学艺术特色鲜明的大餐中,深入了解鄂南古朴的民俗民风,见识土乡土长的文化精粹,滋养了精神世界,激发了崇德尚义之心,提升了争当鄂南好法官的紧迫感和荣誉感。几名从外地招考 进来的年轻法官,感到工资待遇低,生活压力大,与自已的期望值有较大差距,存在不安心思想。通过教育,他们克服了不良思想反映,决心把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咸宁的审判事业。
其次,开辟法官论谈,在水滴石穿中接受清廉教育。近年来,该院坚持每月第一天给法官发廉洁信息,短信倡廉,持之以恒。最近,在审判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又见缝插针举办法官论谈。为了增强论谈的针对性、趣味性和实效性,党组书记院长刘太平同志在抓好大案要案审理的同时,利用中午或晚上的时间,多次召开党组会、中层干部会和全体干警大会,发动大家在鄂南这片沃土上发掘整理了一批古今清廉案例作为论谈主题。根据记载,宋时崇阳县令张咏,心系百姓,为官清廉,两袖清风。他“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典故,教育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国人。该院以这个历史典故为论谈中心,引导大家谈感想,悟道理,以史为鉴,见贤思齐。大家紧紧围绕院里的要求,照镜子,丈尺子,自我打板子,用水滴石穿的精神清除脑海深处的污垢,为心灵留下一个清静、虔敬、秉持的空间。
再次,大讲传统故事,在汀泗桥上接受慈善教育。从古到今,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都是教育人、鼓舞人、引导人的法宝,具有生动、强大的穿透力,很容易抵达人们的心灵。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潘盛礼同志在教育活动中,组织了多个故事会。在他动员下,大家踊跃把自己搜集整理好的本地的美好传说和历史小故事,拿到各种场所进行交流。咸安籍法官把丁四老人一生打草鞋卖钱修桥的善事讲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大大启发了法官们的善心,他们不仅善待自已的家人、同事、朋友,还善待前来办事的群众和打官司的当事人。尤其是战斗在审判第一线的法官,把向善教化贯穿于案件审理之中,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最近,分管刑事审判工作的副院长甘正良带领一个合议庭,在审理刘汉刘维特大涉黑案分案第四案中,辨法析理,从善如流,法槌敲击声恰似把人们召唤到教堂的钟声,从而使陈力铭、钟昌华、王万洪、黄谋、郑旭等涉嫌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非法持有枪支罪、故意伤害罪的5名被告人当庭认罪,深深忏悔,对受害人及其家属表达歉意,并向审判长递交了悔过书。(作者单位: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