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兼程百年路 傲雪寒梅一枝春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奋斗百年路扬帆新征程
2021-04-27 18:53:14 来源:楚天法治 点击: 0
文/梁子湖司法局 操鹏程
前不久,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面向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营养液、最好的清醒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必须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把握政治方向、提高政治能力、永葆政治本色。不断传承历史、发扬历史、创造历史。
(一)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信念一往无前,百年使命星河灿烂,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党史,是一部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亲情史,是一部党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血脉相通的命运史,是一部党和人民披荆斩棘、跋山涉水、改天换地的奋斗史。百年党史,凝聚着党和人民救亡图存、强党兴国的不懈奋斗,浸染着党和人民前赴后继、血染河山的英勇无畏,镌刻着党和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砥砺前行。百年党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扎根中华民族5000多年灿烂文明史、取经世界社会主义500多年曲折发展史、借鉴中国近代以来180多年艰辛奋斗史,团结带领占人类1/5人口、发展中国家近1/3人口的中国人民接续进行100年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史、斗争史、运动史。在全党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是新时期的“古田会议”、新时代的“遵义会议”、新征程的“延安整风”,对维护国家政权安全稳固、提升党员干部素质能力、增进人民群众理解认同,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强政治意识、把握政治大局、坚定政治方向,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恪守为民信念,是每一名党员干部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回首来路——1921年7月,在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下,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先后在上海法租界民宅和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秘密召开,悄无声息地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当时的社会没有惊起半点涟漪。彼时,中国共产党只是五四以来如过江之鲫般成立的社团、政党中的一员,马克思主义也只是众多学说、主义中的一种,就是在纷繁多样的社会主义流派中,它也没能独占鳌头。党的主要创始人陈独秀和李大钊,都以职务所在公务繁忙的理由,没有在百忙之中抽空参加中共一大;中共一大代表们都不记得确切开会时间,只知道是7月份召开的,自行商量将7月1日作为党的诞生纪念日,数十年之后学者专家们根据文献史料反复考据论证,才推断出中共一大开幕时间应该是7月23日;13位中共一大代表中,3人弃党投敌背叛革命,3人误入歧途迷途知返,2人中途退党坚持革命,真正完全做到“不退党、跟党走、闹革命”这看似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要求的,只有5人,仅有三分之一!种种迹象表明,这似乎只是一批普普通通的代表,这似乎只是一次无关紧要的会议,这似乎只是一个昙花一现的政党。茫茫黑夜,黯淡无光,革命呼声,应者寥寥。前景如何,无人可答,路在何方,谁人可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立足现在——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宣告,“经过一百年的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实现了最广泛的人民民主,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创造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奇迹,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影响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我国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整体上彻底摆脱了绝对贫困,成为世界上中等收入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长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百年苦难辉煌,百年沉沦复兴,百年沧桑巨变,中国共产党不负人民的重托,承载民族的希望,开创国家的未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百年华夏河山壮,世纪风云日月新。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出了风雨如晦山河飘摇,走过了风风雨雨万水千山,走进了风调雨顺山河气壮。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由一个无立足之地、仅有50多名党员的在野党,发展壮大成为在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70多年、拥有91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唯一经济正增长经济体,放眼世界,我们豪情壮志,信心满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百年,我们走得雄浑悲壮,这百年,我们走得步履铿锵,这百年,我们走得灿烂辉煌!
(二)
继承灿烂文明,传承优秀文化,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运强。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文化品质的高度自信,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影响力的高度自信。从文明曙光初照神州,华夏始祖便在这片古老苍茫、雄浑辽阔的土地上栉风沐雨、筚路蓝缕、自强不息,留下了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愚公移山、仓颉造字等动人传说。中华民族胼手砥足、继往开来、薪火相传,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勇敢,开创了世界领先、辉煌灿烂、绵延至今的伟大文明,巍然屹立世界东方。“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海纳百川、博大精深,因团结协作而枝繁叶茂、因兼收并蓄而生机勃勃、因与时俱进而树大根深。然而,在步入近代社会后,因为清王朝的闭关锁国,中国错过了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的世界发展大势,落后于时代发展潮流,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山河破碎、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在风雨飘摇、亡国灭种之际,中国人民几乎完全丧失了文化自信,全盘否定、坚决批判、自觉抵制传统文化,甚至一度想要废除汉字。中国共产党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救民众于水火,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中华大地上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中华民族史册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学习党史,就是要有高度的、基础的、广泛的文化自信,建立对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有机整体的深度自信。
(三)
胸怀家国情怀、诠释爱国信念,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深深融入民族血脉、烙进民族意识、刻在民族基因中。屈原投江,苏武牧羊,张巡齿碎,岳飞胆张,陆秀夫负帝蹈海,文天祥气撼阴阳,林则徐虎门销烟,孙中山推翻帝制……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不折,始终怀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民族气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必胜信念。一个前进的时代,总有一种奋发向上的思想;一个奋斗的国家,总有一种自强不息的意志;一个发展的民族,总有一种拼搏进取的风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外来文化精髓,结合长期革命建设中形成的革命精神与优良传统,扎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公而忘私、舍身取义的共产主义精神为魂,以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的大局意识为心,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为核,以艰苦奋斗、坚韧不拔、不畏牺牲、敢于胜利的红色革命精神为旗,不断淬炼锻造新的精神,弘扬培育新的精神。“红船精神”包含着“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成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党的先进性之源;“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让中国人民昂起头颅、挺直脊梁、站稳脚跟,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不惧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威胁恐吓;伟大抗疫精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向全世界彰显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
“中国人誓死不当亡国奴”“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一句句口号、一句句话语振聋发聩、言犹在耳,让人心潮起伏、热泪盈眶,激励我们星夜兼程,引领我们迎难而上,感召我们奋发图强。学习党史,就是要秉承社会主义精神,传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丰富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汇集美好的精神,凝聚强大的力量,开创光明的未来。
(四)
站稳人民立场,缅怀英雄先烈,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力量。从来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无数党和人民的优秀儿女,面对枪林弹雨、灾难疫情、困难挑战时挺身而出、毫不退缩、舍我其谁,豁得出、顶得上、干得成,在不同的时代、地区、行业,怀着同样的理想信念,用尽青春年华、热血生命来为国家、民族、人民拼搏奋斗,铸就国家的长城、时代的先锋、民族的脊梁。
我们永不会忘记,赵一曼在儿子宁儿未满三岁时就前往东北抗日,一别即是永别,牺牲前的恋恋不舍、莫大遗憾,“母亲和你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呵,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呵!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19岁的董存瑞顶天立地托举炸药包,舍身炸碉堡时的惊天怒吼:“为了新中国,前进!”冰天雪地中杨靖宇将军弹尽粮绝,在5天5夜粒米未进的危急情况下,孤身一人与日寇战斗到底,英勇牺牲后被丧心病狂地敌人残忍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只有枯草、树皮和棉絮,就连穷凶极恶、毫无人性的日本侵略者都被将军强大的精神力量感染震慑,默哀致敬,称赞他为真正的军人……
我们永不能忘记,1998年抗洪救灾的解放军,手拉手肩并肩,用血肉之躯铸成防洪堤坝;2008汶川地震,人民子弟兵星夜驰援,“十五勇士”为了大部队能够早一分早一秒进入灾区救助灾民,在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指挥、无地面标识的“三无”条件下,几乎是“自杀式”的5000米高空纵身一跳;2020年中印边境,面对蓄谋挑事、全副武装、以多欺少的印度边防军,赤手空拳、毫无惧色、寸土不让,打退印军进攻,守住国家尊严,却牺牲在边境线的戍边战士。“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
我们永不敢忘记,钱学森抛弃功名利禄、隐姓埋名、呕心沥血30年,研究出“两弹一星”,给积贫积弱、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争取了生存的空间、发展的时间、国防的力量;95岁特等功战斗英雄张富清深藏功名60多年,保持初心本色,从不居功自傲,“和我一起并肩作战的很多战友,都为党为人民献出了自己宝贵生命,他们为党为人民的功劳都比我高,我有什么资格来标榜自己,我有什么资格再到处炫耀自己”;新冠肺炎疫情吹哨“第一人”武汉医生李文亮,在住院治疗期间没有怨天尤人、愤恨不平,依然念叨着,想要早点康复,尽快回到疫情抗争第一线……
(五)
肩挑日月,心忧苍生,身许家国,魂佑神州,热血滔滔,万古云霄。学习党史,就更加明白,中国共产党党史是一部奋斗史、一部抗争史、一部牺牲史、一部正气史、一部英雄史、一部人民史。这样的历史,我们怎么会忘记?这样的历史,我们怎么能忘记?这样的历史,我们怎么敢忘记?
史书,似乎总是学术的、理智的、简洁的、枯燥的,轻描淡写、云淡风轻、微言大义。学习党史,就是要让学术的变成通俗的,理智的变成感性的,简洁的变成丰富的,枯燥的变成生动的,让革命文物活过来,让革命遗址动起来,让英雄先烈走下来,传承历史,认清当下,开创未来。“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历经内部的分崩离析、敌人的围追堵截、共产国际的遥控指挥、独自探索的曲折蜿蜒、帝国主义的打压封锁、世界社会主义的万马齐喑,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在世界东方,用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思想、中国力量,走出了一条国家富强之路,走出了一条民族振兴之路,走出了一条人民幸福之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永远跟党走,我们必将走向胜利,走向光明,走向未来,走向复兴!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