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主办: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指导协办:中共湖北省委政法委员会出品: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法治导读:
“三重境界”守护大写的中国“V” ——郧阳检察助力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保护纪实 武汉都市圈检察机关大动作!九地在鄂州会签这份文件 武汉中院:以高质量司法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检察开放日+新闻发布会 零距离见证湖北流域综合治理成效 中央、省级媒体组团“打卡”!深挖十堰检察新闻“富矿”! 荆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平安建设工作情况 公安县:“两长”同庭履职,“亮剑”职务犯罪 唇枪舌战 精英对决丨荆州市检察机关公诉人论辩赛精彩来袭 2022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评选揭晓 “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40件参选案例
数字检察视域下提升资产 绿色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的路径探析
2025-07-15 14:45:44 来源: 点击: 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锚定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引领检察工作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实践发展新要求、人民发展新期待。有序推进检察工作开展,数字检察是全面深化检察改革的重要驱动力,是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本文旨在探讨如何运用数字检察赋能,促使检察机关资产管理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一、数字检察战略领域下的新形势新要求给检务保障工作带来的挑战
    (一)数字检察驱动检务保障工作现代化的必要性
    最高检在全国检察机关部署开展数字检察工作,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战略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要举措。数字检察是检察工作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推进数字检察战略,重心是立好数字检察的“四梁八柱”,形成“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的工作机制。当前进一步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背景下,运用数字检察思维,加强检察机关资产管理,提升规范化水平及使用效益,对实现检务保障工作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赋能检察服务同时,有利于更好地推动提升检察工作的能效进一步放大,实现检察工作在新时代新的飞跃。
    (二)强化资产绿色化精细化管理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必然性
    新发展理念下,绿色化管理强调资产资源的高效利用,精细化管理通过优化管理流程,减少浪费,促进其可持续发展。通过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积极稳妥推进创新机制,加强国有资产的统筹整合,创新管理模式精细化,有利于更好深探资产价值,梳理资产日常流程,促进国有资产优质运行。检察机关加快推动检务保障工作的新质生产力,为检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有利于解决传统管理方式效率低、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多措并举保障国有资产应用尽用。
    二、检察机关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数字化能力较低带来的管理障碍
    在具体管理工作中,存在干部业务知识相对不足,年龄偏大,对新事物的接受度较低,不能适应新的数字化管理模式等现象。其中既有技术设施和基础设施不完善,相对缺乏先进的技术设备和软件系统,也有组织文化和意识不足,管理观念较为传统,缺乏专业人才等原因。如达到政府采购资产标准却未纳入政府采购预算;为逃避规范管理存在主观故意拆分购买,降低资金使用效率;购置资产未严格遵守验收制度,缺乏必要验收手续或验收记录,未及时把资产购置信息传递到财务部门,导致资产质量得不到保证和财务信息不完整。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要求不断提升人员精细化数字化能力,传统资产管理模式人员参与度较低,经办人账号和复核审批账号均由一人操作,缺乏用户管理有序、责任追究制度,难以满足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控制要求,难以实现国有资产的统一管理、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要求。
    (二)检务保障信息化水平不高带来的管理困境
    部分检察机关已积极在资产管理工作中融入数字技术,但仍有大部分处于初级阶段,并且在管理过程中,资产数据信息不全、不准、不能动态更新,导致资产的数据质量得不到保障。当前,各级各类资产管理平台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较低,大部分仅能实现基本的信息化操作,尚未实现资产信息自动录入、统计分析和辅助审批,信息平台功能有限,部分管理环节脱节。一些单位满足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较于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固定资产,更习惯于沿用熟悉的管理方式。很多单位对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资产管理方面的应用不太了解,有的单位还没有启用信息平台。传统资产管理系统模块简单、功能单一,使得部分单位国有资产账目不清,容易因人为原因导致资产重复购置、闲置率高、利用率低等不良现象。
    (三)传统盘活利用模式不佳带来的管理僵化
    目前资产管理方式仍以静态管理为主,资产分发到具体使用人后就不再关注其使用情况,易导致资产闲置浪费,盘活利用效率较低等。资产盘活一般于传统线下进行,与“互联网+”的配合应用较为薄弱,大多采用直接报废方式,无偿调拨、对外捐赠、出售出让、置换等较少。盘活过程需全面排摸资产配置情况、使用状况、动态需求等,工作量增加,沟通协调的时间成本也很高,这使得部分资产管理人员也易产生懈怠和畏难心理。资产盘活部分标准较为模糊,根据财政部《关于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指导意见》,资产盘活重点在于激活低效和闲置资产,实际操作中,何为“低效资产”却缺乏具体标准。无论是财政部门还是各单位,都未能给出明确界定,导致资产使用部门在判断时拥有较大主观性,缺乏客观依据。评估资产的使用价值,进而实现其有效盘活,也是资产管理中的一大挑战。
    三、通过探寻数字检察赋能促进资产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一)内置“思想引领”,优化检务管理“大格局”
    要牢牢树立新时代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理念,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和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的重要思想运用到资产管理中,让数字化技术和理念为传统资产管理业务赋予新动能。在数字检察浪潮推动下,通过引进新理念开展精细化管理,全面梳理国有资产管理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在政策制定上大胆设想、谨慎探索、与时俱进、防微杜渐,有针对性地把预算管理、政府采购、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有机结合,及时制定应对策略,借鉴优秀经验,促进国有资产制度的实施与工作平稳、有序、顺利开展,为资产管理在数字化新赛道上带来新机遇。通过教育培训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和效率意识,让全体人员认识到资产管理数字化的重要性,认识到数字化是落实资产管理责任、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主动参与资产从配置到处置的整个数字化管理过程,逐步将国有资产的管理引入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轨道。
    (二)内置“人才驱动”,赋能队伍提升“原动力”
    要重点注重“数字检察+机关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坚持检察业务能力与数字技术能力并重,推动形成有力保障的新质战斗力,为纵深推进数字检察战略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通过成立资产管理领导小组,明确责任人、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员,实现三级管理,精细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着力解决数字化人才紧缺问题,强化资产管理队伍建设,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推动资产管理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如重视人才引进及定期培训,在新招录、遴选人员时,对计算机、信息化专业人才提高要求,重点选用有较强计算机技能和财务资产管理知识的人才,为资产管理数字化建设注入力量,并结合系统应用和编制年报等工作组织专业培训,提高原有资产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对因管理方法得当延长使用寿命、或通过实践提出改进资产管理综合效能的单位或个人给予奖励,利用激励约束机制促使工作人员规范管理行为,提升资产管理能力。
    (三)内置“技术连杆”,增强实时追踪“转换率”
    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增长点,积极探索应用数字化管理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强检察机关资产绿色化、精细化管理,提升管理效能。通过引入射频识别技术加装电子标签,实现资产实时追踪,给每一台固定资产贴上“电子身份证”,在出入口及单位内部安装RFID识别设备,结合数据中心资产实时监控平台,实现资产全面可视和信息实时更新,实时监控资产使用和流动情况,增加对资源利用率的监控功能,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如设备所在位置实时查询,设备移动跟踪记录,异常报警等功能。通过AI系统深度应用,利用机器学习预测资产维护需求,实现预测性维修,预测潜在的故障风险,并实现提前维护,从而显著减少设备停机时间和生产损失。如利用传感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高效采集、深入分析和科学处理。通过以数字引擎强化检务保障,进一步强化以数促治,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不断扩大数据“蓄水池”,有效夯实数字检察根基。
    (四)内置“盘活内核”,架起绿色发展“方向灯”
    要聚焦国有“三资”盘活发展新动能,积极探索数字检察赋能新业态、新模式,将国有资产交易搬上“云端”,推进资产处置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在现有制度体系内建立有针对性的操作指引,细化政策措施,明确操作流程及“互联网+”处置资产的选择标准等工作,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通过进一步了解细化盘活机制,如明确资产配置、大型仪器共享、资产调剂共用、集中管理及出租出借等方面细则,为实际操作提供详细指南。此外调研中,笔者发现全国已有区域率先上线国有资产资源盘活平台,或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资产盘活方式。平台以“互联网+资产资源管理”为特色,通过建立涵盖行政事业、国有企业和自然资源资产的全口径项目库,设置资产盘活预告和交易大厅专栏,有效整合待交易资产资源信息,旨在提升国有资产资源信息化管理水平。检察机关可积极对接交易平台,合作软件技术服务等领域,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新赛道实现“沉睡资产”向“增收活水”转化,进一步推动提升检察服务质效,推动机关资产高效利用,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枝江市人民检察院干警  彭沛)
电子杂志往期回顾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