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法治校园、平安校园建设,切实履行“法治副校长”职责,筑牢未成年人法治防线,10月27日下午,通山县南林司法所联合南林法庭,精心组织南林小学五年级学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模拟法庭”普法实践活动。通过还原真实案例、沉浸式角色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思维,在弘扬正气中学会“见义智为”。
以案为媒:还原“见义勇为侵权”庭审全流程
本次模拟法庭选取“见义勇为侵权”这一贴近生活的典型案例为蓝本,学生们分别扮演审判长、审判员、原告、被告及辩护人等角色。随着“审判长”法槌敲响,庭审正式开始——从法庭调查、举证质证,到法庭辩论、当庭宣判,完整呈现了真实庭审的严谨程序。通过全程参与,同学们不仅直观了解了司法审判的规范程序,更对“见义勇为”的法律边界与潜在风险有了辩证认知——既要在他人遇险时勇敢伸出援手,也要在行动中保持理性,避免因方式不当引发纠纷,真正做到“见义”更“智为”。
以法为引:从“体验者”到“传播者”的升华
庭审结束后,南林司法所工作人员为参与学生发放了小礼品及普法手册,鼓励大家将课堂所学延伸至日常生活。南林小学法治副校长冯宇丽结合活动总结道:“这场‘模拟法庭’不是简单的角色扮演,而是一堂生动的法治启蒙课。它让抽象的法律条文变成可感知的场景,让‘懂法、学法、守法’的理念真正入脑入心。”她特别勉励同学们以此次活动为起点,不仅要做遵纪守法的小公民,更要争当“家庭普法小卫士”,把学到的法律知识带回家,带动父母、亲友共同学习,推动形成“一人学法、全家受益、社会共守”的良好氛围。
以新促效:创新形式夯实校园法治根基
此次“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是南林司法所探索青少年普法教育的一次创新实践。通过“情景模拟+互动体验”的模式,打破了传统说教式普法的局限,既提升了学法的趣味性与参与感,更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了法治信仰的种子。

未来,南林司法所将持续深化“司法+学校”联动机制,推出更多贴合学生需求的普法活动,为构建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注入坚实法治力量。
(汪诗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