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不仅是精准的医疗干预,更藏在日复一日的人文关怀中。近日,在公安县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的一幕温情场景,正是医院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生动缩影。
患者余阿姨因肺部感染突发高热至39.2℃,伴随剧烈咳嗽、精神萎靡。由于她有慢性精神分裂症病史,认知功能受损,无法清晰表达不适,连自主进食都难以完成。若长期缺乏营养摄入,可能会拖慢退热进程、降低免疫力,让脆弱的身体雪上加霜。
精神科病区护士长徐健正在梳理护理记录,得知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赶到病房。没有急于安排治疗,她用手背轻贴患者额头感受体温,轻声安抚:“余阿姨,发烧很难受吧?吃点东西才有力气对抗病菌,咱们慢慢来。”温柔的话语像一股暖流,渐渐平复了患者因不适而略显烦躁的情绪。
考虑到患者发热时肠胃功能较弱,徐健特意嘱咐食堂准备了软烂的蔬菜瘦肉粥,端到床边后,戴上手套,舀起一勺粥先在自己手腕试温,确认温热不烫才递到余阿姨嘴边。每喂一口都密切观察吞咽反应,生怕呛咳;患者嘴角沾上粥渍,便用纸巾轻轻擦拭。
期间余阿姨频繁咳嗽,徐健护士长立刻放下勺子轻拍后背帮助排痰,待咳嗽缓解后再耐心哄着继续进食。一碗粥在反复安抚与调整中,足足喂了30分钟。喂完后,还为患者掖好被角,叮嘱每小时监测一次体温、留意进食后反应。
“精神科患者大多不善表达,但他们对关怀的感知和普通人一样敏锐。”徐健护士长护理查房中说道。护理工作既要“治身”,更要“暖心”。一句安抚、一次喂食、一个温柔动作,都是为患者搭建通往希望的桥梁。公安县人民医院护理人员以专业为基、以关怀为翼,持续将人文关怀融入每一个细节,用朴素行动守护患者身心健康,诠释“南丁格尔精神”的温度与力量。
(肖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