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主办: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指导协办:中共湖北省委政法委员会出品: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法治导读:
“三重境界”守护大写的中国“V” ——郧阳检察助力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保护纪实 武汉都市圈检察机关大动作!九地在鄂州会签这份文件 武汉中院:以高质量司法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检察开放日+新闻发布会 零距离见证湖北流域综合治理成效 中央、省级媒体组团“打卡”!深挖十堰检察新闻“富矿”! 荆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平安建设工作情况 公安县:“两长”同庭履职,“亮剑”职务犯罪 唇枪舌战 精英对决丨荆州市检察机关公诉人论辩赛精彩来袭 2022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评选揭晓 “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40件参选案例
穿越时空览犁桥
2025-11-10 17:30:08 来源:楚天法治 点击: 0
  安徽铜陵,这座以“铜”和“生姜”闻名于世的城市,近年因一个名叫“犁桥”的水镇,引得游人趋之若鹜。犁桥水镇,顾名思义,当然离不开桥和水。桥,是指景区内那六座形如犁耙的石拱桥;水,是指那弯弯曲曲缠绕古镇的钟仓河。诗人说,桥像水上编织的虹,水像桥下流动的诗。这让我想起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名言:“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犁桥,一座充满古风徽韵的江南小镇。今天,我们慕名而来,白天看景,夜晚看灯。
  踏入犁桥水镇,我们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一个被岁月遗忘的地方。“遗避嚣尘烦意事,来寻静院叩棋声。”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下车伊始,只见一座高高的牌楼矗立在眼前,牌楼匾额上书“犁桥水镇”四个大字。走进牌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清澈的方塘,方塘对面是一座青砖黛瓦的马头墙,马头墙两侧是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徽派民居。我们随着人流步入老街,只见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两旁,是清一色古色古香的建筑,给人以沉浸式的体验。保存完整的古戏台、县衙、绣楼,还有当铺、更楼、祠堂,以及书苑、佛塔和庙宇等,那一道道木门,一根根木柱,一扇扇木窗,无一不是精雕细刻,美轮美奂。粉墙黛瓦的庭院民居,飞檐翘角的茶楼酒肆,鳞次栉比的作坊店铺,星罗棋布的商贩摊点,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繁华。老街的烟火气弥漫于青石巷间,店铺里售卖着各种手工艺品和土特产,还有当地的小吃,身着古装的江南女子穿梭往返其间,令人目不暇接。引人注目的还有民国风情街,整条街上散布着旧时的报馆、戏院、旗袍店,以及理发店、邮局、钱币馆等,给人以怀旧的感觉。
  街心广场有一座古戏台,名曰聚英台,戏台两侧有楹联云:“历代君王自此知,自古文武今时见。”是啊,人生如戏,有多少人世间的悲喜剧在戏台之上上演,又有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舞台上,如流星一样匆匆划过。据历史资料记载,犁桥水镇在古代是唐代名相姚崇家族的居住地。唐开元时期,姚崇家族从河南陕县迁至八角并姚村,该地位于古犁桥镇南三里。唐末,其家族成员姚显在朝官至太尉,并在乾符二年(公元875年)出任招讨使,在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奉命镇守潼关,在对抗黄巢起义时牺牲,其忠诚和节义受到唐僖宗的赞赏,被追封为英烈王,并在地方立庙祭祀,当地被命名为白马耆。明代以后,乡耆建制多次调整。直到1928年,“耆”的称呼成为历史。至今,我们依稀看到,一匹年代久远、斑驳陆离的石马,还静静伫立在这里,它见证了古镇数百年的风雨变迁。我想,这匹石马该不会是姚显胯下的坐骑所化吧。
  戏台的背后是一桥一阁,桥为石拱桥,阁名“登高楼”。抬步登桥,只见桥面正中央镌刻着“天下太平”四个字,有龙首石雕浮于河水之上。河水缓缓流淌,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河面倒映着白墙与佛塔的叠影,美不胜收。老街的尽头是丁字路口,正对出街巷口的,是一座小巧精致的状元楼——上书“大魁天下”四个字。在古代严苛的科举考试制度下,“大魁天下”的幸运儿实属凤毛麟角,从秀才、举人、进士,再到探花、榜眼、状元,那是古时读书人一生的梦想与荣耀吧。距离状元楼不远处,有一座圣旨牌坊,走近一看,原来是御赐“科甲世家”的牌坊。牌坊中间石雕为“渔樵耕读图”,左边石雕为“满江红”图景,右边石雕为“十二道金牌”图。“满江红”为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经典词作,“十二道金牌”的故事发生在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当时岳飞在抗金前线节节胜利,宋高宗却一日内连发十二道金牌将岳飞从前线召回。这些雕刻内容,可能与当地姚氏家族和岳飞抗金这段历史有某种关联,也或许是家族后人敬仰岳飞的忠义,所以在牌坊上雕刻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桨叶灯影入画卷。此时的犁桥水镇,就如同一位盛装待嫁的新娘,璀璨的灯光就像她满头的珠翠,流光溢彩的建筑就是她的华服,绵延的灯带宛如一条条金色丝巾,河流中人工烟雾营造出江南水乡的朦胧之感,瞬间惊艳了时光。廊桥之下,花船轻荡,正上演着古代琴瑟和鸣的水上婚礼。桥上的人俯身看水中的船,船上的人抬头看桥上的人,大家都成了彼此眼中最美的风景。远处一座高塔明亮辉煌,从塔顶上射出的光束直穿云霄,周围的树木、房屋、店铺,在霓虹灯的映衬下,像一幅巨大的油画。一座高大建筑的顶端,置放着一颗巨大的圆球,像一轮明晃晃的月亮,又像龙宫的夜明珠,整个水镇仿佛被点亮。
  夜晚的演出更是锦上添花。我们不停地赶趟,从“水上漂”到“竹竿杂技”,从“狐魅舞”到“员外招亲”,从“打铁花”到“飞天火壶”……各类民俗、非遗活动令人应接不暇。河边人家的灯笼亮起来,映照在水面上,形成一片片光晕。远处传来悠扬的歌声,那是当地的居民在唱着古老的民谣,给夜色中的水镇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金色灯带勾勒出马头墙的轮廓,白墙在天色、水光和灯光照映下,忽而浅蓝,忽而淡粉,忽而鹅黄……树影婆娑,人影绰约,当这一切倒映在水中,变得更加璀璨朦胧。天上一轮月,岸上一道景,水中一首诗,让人分不清哪里是天上,哪里是岸上,哪里是水中——我想,这便是梦里水乡的模样吧!
  离开犁桥水镇的那一刻,我心中充满了不舍。我喜欢这里淳朴、宁静的氛围,仿佛能洗涤灵魂中所有尘埃,浓郁的江南水乡气息,成为我们内心深处的“诗和远方”。或许有一天,我会再次踏上这片土地,重新感受那份宁静与美好。
  (戴益民)
电子杂志往期回顾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