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主办: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指导协办:中共湖北省委政法委员会出品: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法治导读:
“三重境界”守护大写的中国“V” ——郧阳检察助力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保护纪实 武汉都市圈检察机关大动作!九地在鄂州会签这份文件 武汉中院:以高质量司法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检察开放日+新闻发布会 零距离见证湖北流域综合治理成效 中央、省级媒体组团“打卡”!深挖十堰检察新闻“富矿”! 荆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平安建设工作情况 公安县:“两长”同庭履职,“亮剑”职务犯罪 唇枪舌战 精英对决丨荆州市检察机关公诉人论辩赛精彩来袭 2022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评选揭晓 “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40件参选案例
读《AI改变世界:人工智能新发展与智算经济》有感
2025-08-24 06:20:02 来源:楚天法治 点击: 0
       (戴军威)翻开《AI改变世界:人工智能新发展与智算经济》,本以为全是一堆看不懂的公式和一些专业术语,没想到翻到“智算中心建设实践篇”时,越读越觉得有意思。原来那些听起来高深的“智算中心”,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近,就像给人工智能装了个“超级大脑”,每天都在悄悄改变我们的生活。
         书中说,智算中心不是普通的电脑机房,是能让人工智能“思考得更快、更聪明”的地方。打个比方,我们用手机刷抖音,系统总能推送给我们喜欢的内容;去医院做检查,医生能通过AI快速识别片子里的问题;就连天气预报越来越准,背后都有它的功劳。这些AI能高效工作,全靠智算中心提供的“超强算力”。就像我们做题要用到草稿纸,AI处理海量数据时,也需要智算中心这个“超级草稿本”。
         建这样的“超级大脑”可不容易。它得有特别厉害的硬件,要有比日常工作中用的电脑强上万倍的芯片,能同时处理成千上万的信息;还得有先进的软件来管理好这些硬件,不让算力浪费;更得有高速网络,让数据像坐高铁一样飞速传输。书里列举了安徽马鞍山花山区建设“垂直行业AI大模型训练算力中心”的例子,能看得出来这中心确实不一般,难怪能跑得那么快。
          让我没想到的是,智算中心的选址很讲究。书里说,不少建在水电站附近,比如四川、贵州这些地方。一开始我不懂,后来才知道,智算中心很费电。一个大型智算中心的耗电量,差不多抵得上一个小县城的用电量。水电站的电又多又便宜,还环保,正好能满足需求。也有建在大城市周边的,因为那里人才多、网络快,方便跟科研机构、企业合作。
          建设的时候,得把好多单位的力量凑到一块儿。有的是政府出政策,企业出技术,高校出人才。就像盖大楼,政府画好蓝图,企业动手施工,高校培养懂行的设计师,这样建起来又快又好。运营的时候也灵活,有的像租房子似的对外出租算力,谁需要就来“租”点用;有的专门服务特定行业,比如帮农业部门分析天气、土壤,指导农民种庄稼等等。
          书里的案例真让我开了眼界。我便好奇地在网上查阅了AI系统在医疗方面的应用,一个偏远地区的医院,以前遇到复杂病例,医生很难快速确诊。后来接入智算中心,把病人的检查数据传过去,AI系统很快就能给出诊断建议,还能连接大城市的专家远程会诊。
        当然,建智算中心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书里提到,最大的难题是“算力不够用”。AI 发展太快,智算中心的算力经常不够,设备要不断升级。还有个问题是“数据安全”,毕竟里面存了很多人信息、企业的机密,万一泄露可不得了。现在主要靠加密技术,就像给数据加了把锁,只有经过授权的人才能打开。
        人才短缺也是个麻烦事。智算中心需要那种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人,比如既会摆弄机器,又懂农业、医疗这些行业的专家。现在主要靠高校和企业合作培养,高校开专门的课程,企业提供实习机会,慢慢补上这个缺口。
        读完全篇,我最大的感受是:智算中心不是冷冰冰的机器堆,是真真切切为生活服务的“帮手”。以后它可能会变得更小、更灵活,比如装在一辆车上,开到灾区帮着分析灾情;或者走进农村,指导农民精准播种、施肥。就像书中说的,建设智算中心不是终点,是让AI更好服务社会的起点。它让高科技不再是实验室里的概念,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方便。可能是手机里更贴心的推荐,可能是农田里更高的收成,可能是医院里更及时的治疗。这样的技术发展,真的在飞快地改变世界。
 
 
电子杂志往期回顾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