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云)有一位同事,到公园散步时,见两名十五、六岁的未成年女孩,仰靠在梅花怒放的公园长椅上,用长着长长指甲的手指,夹着长长的香烟,旁落无人地吸着,尽情享受着。她看不惯,本想劝劝女孩,没想到被同样看不惯的几名妇女中的一人抢了先:“小姑娘,你们要抽烟,可别在公共场所抽呀。”小女孩不服气,说:“关你屁事!”
“怎么不关我‘屁事’了。你们在这里抽烟,污染了公共环境,脏了我们眼球。还有,我们本想在这里拍拍梅花的,现在被你们搞得乌烟瘴气的,我们怎么拍?”
另一名妇女也接着说:“你们的父母要是晓得你们这样,会多寒心呀。”两女孩听后,又猛吸一口,挑战似地吐出烟雾,然后一起离去。
同事与我讲这事时,也显得恨铁不成钢,并为两女孩的未来担忧。
公园是美好的,它是供市民休闲健身的公共场所;花季女孩同样是美好的,她们年轻、漂亮、充满朝气,只可惜小小年纪的她们沾染上了抽烟恶习,而且还听不进好心人的好言相劝,这样的“美好”,就未免要加上双引号了。
美好美好,向美而好。这“美”不单指光鲜的外表,也不单指年轻、漂亮、有朝气,更是一种内心的澄静与恬适,是心灵深处的温暖期许,是生命旅程中不懈追寻的璀璨光芒,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它鼓励人们以美为导向,在追求美的旅途中,创造并拥有美好的生活。
“向美而好”重在“向美”。向美是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知与深深敬畏。自然之美不属于某个人某个家庭或某个群体,而属于大家,属于全社会乃至整个人类。我们在感受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享受自然旖旎风光与无私馈赠的同时,更要敬畏自然、珍惜自然、尊重自然规律、守护自然的那份纯净与美好。而不能践踏自然,污染自然环境,过度向自然索取。譬如,不能在公共场所抽烟和大声喧哗,不能随地大小便,不能随意采折、践踏花草、树木,就是对自然之美的尊重与敬畏,也是每个人必须自觉遵守和做到的,而那两个小女孩就没有做到。
向美也是对人性之美的不懈追求与身体力行。“人之初,性本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一生下来,其性质都是善良的。可随着环境的变化,人也会跟着变化,或变得越来越好或变坏。而且,学好千日不足,学坏一日有余。
每个人特别是处在成长期的青少年,要始终保持一颗初心,向美而好,就必须对他们持之以恒地加以正确的引导。作为父母,要以身作则,当好他们的“第一任老师”;作为学校,不仅要教他们文化,培养他们成才,更要教他们做人,培养他们成人;作为纷繁复杂的社会,要给他们提供一个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优美环境,培养他们善良、宽容、感恩、向上的优秀品质,而不是给他们提供一个让他们变坏的“染缸”。作为他们自己,要始终注重学习,谨慎交友,明辨是非,向美而行,始终追求人性之美。
在向美而行的道路上,或许会遇到许多挫折与困难,但只要我们心中有美,且向美而行,就能在困境中找到希望,在挫折中学会成长,并离美好的生活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