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主办: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指导协办:中共湖北省委政法委员会出品: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法治导读:
“三重境界”守护大写的中国“V” ——郧阳检察助力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保护纪实 武汉都市圈检察机关大动作!九地在鄂州会签这份文件 武汉中院:以高质量司法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检察开放日+新闻发布会 零距离见证湖北流域综合治理成效 中央、省级媒体组团“打卡”!深挖十堰检察新闻“富矿”! 荆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平安建设工作情况 公安县:“两长”同庭履职,“亮剑”职务犯罪 唇枪舌战 精英对决丨荆州市检察机关公诉人论辩赛精彩来袭 2022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评选揭晓 “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40件参选案例
季夏忆“双抢”
2025-07-09 16:08:58 来源:楚天法治 点击: 0
          (李楷峰)季夏的日头泼洒着滚烫的热情,空调房里待久了,便是冰镇西瓜、凉饮加一日数回的冷水澡,也难抵那股热浪。归途偶遇几片稻田,收割机正吞吐着金黄,农舍地坪上铺开的稻穗泛着碎金般的光——哦,又到“双抢”时节了。
         “双抢”,抢收抢种,短则半月,长则一月。于如今的90后、00后、10后,这是个陌生的词;于我们60、70、80后,却是暑期逃不开的“必修课”。那烈日下的奔波,不晒得浑身黝黑,都算不得合格。
         家里五亩稻田,是“双抢”的主战场。母亲总提前上山备足菜蔬、柴火,于她,这是开战前的头等大事;父亲则搬回几袋西瓜、几箱啤酒、几打冰棒,屋后养的鸭和鸡也恰好到了宰杀的斤两,像在为一场硬仗储备粮草。
         我家劳力少,母亲却规划得细致。播种时,头批秧苗比末批晚个十来天,确保稻谷成熟度与收割进度合拍;“双抢”时,我们兄弟姊妹4个每人的活计也分得明明白白。我是老幺,常被安排做放牛、早饭、喂猪,父母则凌晨4点多、天刚蒙蒙亮,就带领哥姐仨下田地干活,直忙到八点多才回家。遇上稻子倒伏,母亲便约上亲朋互助,两三天就能收完,进度总比别家快些。
        儿时“双抢”全凭手工。镰割、打捆、成堆、打谷、装筐、晾晒,道道工序都靠双手与臂膀。酷暑里,我不爱穿长袖,最怕割有水的稻田——虫子爬得手痒,泥水、汗水混着稻叶划的小口子,又脏又痛又痒。于是,“会偷懒”的我总选成堆、打谷的活,家人也心照不宣,见割得差不多了,便叫我和二哥先去成堆,想让我们“幺娃子”轻快些。
        农人们盼着“双抢”时天天大晴,不是不怕热,是要靠好天晒谷。连续晴日,稻子才不会“烧仓”发芽,一季辛劳才不白费。记忆里,多少回午后暴雨突袭:前一刻晴空万里,转瞬风起云涌,接着便是倾盆大雨。父母满脸愁容,愁的不是我们淋雨,是晒着的谷子要被泡了。
       收完稻子,“抢种”接踵而至。那时没有完备的灌溉,全靠港沟水、池塘水。“抢水”是每日上演的戏码,多数人按平分或协商来,也有个别“欺善怕恶”的,见我们小孩守水,总想着多占些。父母见了,有时免不了吵一架。遇着干旱,池塘见底,父亲便买来水泵、塑料管,从水电站引渠抽水耕田。
        田耕好,便要插秧。得选早晚时段,正午四十度高温,田里的水都能烫熟秧苗。天刚亮,我们就去秧田拔秧——这活算轻松,女孩们却怕,怕水里的水蛭,那软乎乎的东西一叮上脚,总叫人尖叫。
        插秧也有讲究,太疏太密都影响收成。我们常比赛,每人插几行,看谁先到田埂,赢了能多吃块西瓜、一根冰棍。可一天插下来,腰像要断了似的。插完秧,放水、施肥,“双抢”才算近了尾声。
        那时的“双抢”,总伴着起早贪黑:凌晨三四点起身,忙到傍晚七八点,摸黑回家收谷、杀鸭,从井里捞出冰好的西瓜、啤酒,痛痛快快冲个冷水澡。九十点钟,一家人围坐桌前,才吃上顿舒心的晚饭。
       如今,机器替代了人工,土地也大多数流转给了种粮大户,“双抢”早已失了原来的模样。现在种一季稻确实轻松多啦,不过少了抢收抢种的忙碌,好像也少了点夏天独有的烟火气呢。不像以前“双抢”那么熬人。可那些汗流浃背的日子,那些与烈日、风雨较劲的时光,总在心头萦绕。唯有经历过的人,才懂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意。那“双抢”的记忆,是刻在骨子里的,关于土地,关于辛劳,也关于家人的暖。
电子杂志往期回顾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