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主办: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指导协办:中共湖北省委政法委员会出品: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法治导读:
“三重境界”守护大写的中国“V” ——郧阳检察助力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保护纪实 武汉都市圈检察机关大动作!九地在鄂州会签这份文件 武汉中院:以高质量司法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检察开放日+新闻发布会 零距离见证湖北流域综合治理成效 中央、省级媒体组团“打卡”!深挖十堰检察新闻“富矿”! 荆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平安建设工作情况 公安县:“两长”同庭履职,“亮剑”职务犯罪 唇枪舌战 精英对决丨荆州市检察机关公诉人论辩赛精彩来袭 2022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评选揭晓 “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40件参选案例
一颗清心映朗月
2015-07-24 01:38:29 来源:楚天法治 点击: 0

    刘欢

    北宋廉吏包拯,官至枢密副使,为官一生清廉,不畏权贵,最恨贪赃枉法。他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民间称他为“包青天”。包拯曾任端州知州,端州盛产端砚,是“文房四宝”之一,佳者片石千金。离任时,他将有人悄悄塞在他行李中的端砚投入江底。“为官如清水,不持一砚归”传为佳话。包拯晚年一子,他死时,儿子才5岁。他留下的遗训是:“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他要求把这个遗训刻在石上,砌在堂屋的东壁“以昭后世”。  
    贪与廉,可为与不可为,咏叹之中,彰显出1000多年前先人的深刻洞见和价值评判。花有五颜六色,人有七情六欲。懂得控制欲念,不为世俗所扰。惟有明志于心,才能守住清贫;惟有坚守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才能跳出功名利禄的包围;惟有心清如水,意淡如云,才能在贪和廉之间做出正确选择。千百年来,包拯作为不朽的清官形象,早已越过时空,为前人和今人所敬重。明如镜、清如水、直比青天 ,他对后人也严格要求,明确提出后代如有贪污受贿者将承担严重后果。
    杨震,东汉华阴人,在居官荆州时,发现王密才华出众,便向朝廷推荐王密做昌邑县县令。数年之后,他调任东莱太守路过昌邑县,晚上下榻于馆驿。夜深人静之时,王密怀揣十金前往馆驿相赠,以谢杨震知遇之恩。杨震拒而不受。王密急切之下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正声说道:“岂可暗室亏心,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一听,羞愧难当,只得收起金子,谢罪而去。此事传开,大家称赞杨震为“四知太守”。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官员是否清廉,民心自有公论。为官之道,清廉为本,以身作则才能赢得人民信任。对党员干部而言,无论是贪污腐败,还是“四风”问题,往往与公私不分、以权谋私等密切相关。如不悬崖勒马,最终会跌入犯罪的深渊、锒铛入狱、悔恨终生。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的教训更应引以为戒,应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必须加强内在的思想修养,筑牢思想防线。自我警醒、自我约束、自我克制,把满足个人贪欲、一味追求个人享受视为祸害,自觉做到防微杜渐,坚持“一片冰心在玉壶”,自觉践行为民务实清廉。(江陵县司法局)


电子杂志往期回顾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