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主办: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指导协办:中共湖北省委政法委员会出品: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法治导读:
“三重境界”守护大写的中国“V” ——郧阳检察助力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保护纪实 武汉都市圈检察机关大动作!九地在鄂州会签这份文件 武汉中院:以高质量司法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检察开放日+新闻发布会 零距离见证湖北流域综合治理成效 中央、省级媒体组团“打卡”!深挖十堰检察新闻“富矿”! 荆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平安建设工作情况 公安县:“两长”同庭履职,“亮剑”职务犯罪 唇枪舌战 精英对决丨荆州市检察机关公诉人论辩赛精彩来袭 2022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评选揭晓 “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40件参选案例
明确“上下班途中”工伤认定彰显人性
2015-07-24 01:38:27 来源:楚天法治 点击: 0

    盛翔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司法解释,明确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工伤的四种情形,在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发生意外属工伤。最高法行政审判庭庭长赵大光解释,下班后,等交通的高峰时段过了之后再回家,属于合理时间。下班途中,需到菜市场买菜再回家属合理路线。
    最高法对“上下班途中”的认定,就两个核心原则:合理时间、合理路线。上下班有一个合理的时间区域,只要具有正当性,就不必死磕某个具体时间点;相比之下,合理路线比较复杂。有可能是回自己的住所,这个住所可能还不止一处;除此之外,往返于配偶、父母、子女的居住地,也算是合理路线。被舆论关注最多的是另外一种:在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从事属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动——比如接孩子,比如买菜,等等。这一规定,显然是该司法解释中符合实情又溢满温情的地方所在。
    “下班回家买菜途中出意外算工伤”,传递给公众的是这样一种信息:在做出事关弱者的相关制度安排时,不能想尽办法剥离政府责任,而是要尽力延伸和细化保护的范围。《工伤保险条例》本就旨在保护弱势劳动者的权益,为此要做的,不是尽量撇开工伤保险基金的赔偿责任,而是在合理的前提下尽力做到责任兜底层面的“应保尽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明确“上下班途中”工伤认定的司法解释,彰显了人性的关爱。
    有一种说法,认为“下班回家买菜途中出意外算工伤”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对那些不依法给员工购买工伤保险的无良企业而言,此话也许不假;因为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但是,对于依法购买工伤保险的企业,增加企业负担的忧虑大可不必。相反,负责任的企业,肯定也一样期待工伤保险“参”有所值,自己的员工能够得到更好的工伤保障。
    从目前工伤保险的实施情况来看,参保率较低是困扰该制度价值发挥的一个重要问题。“下班回家买菜途中出意外算工伤”之类的信息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也许会提高企业参加工伤保险的积极性,因为不参加工伤保险很可能会得不偿失,这对保护劳动者权益,无疑也是一件好事。(摘自《重庆晨报》)
 
电子杂志往期回顾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