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绝望锻炼了我》有感
杨 泓
如果你的人生注定不能享受平凡,而不幸一波又一波地如大浪,冰寒刺骨,灭顶般袭来,不能避不能闪,你会怎么样?
你能想象一场接一场的暗杀就发生在最亲的人身上吗?五年里,慈爱的母亲与刚直的父亲先后因此离世,身边相守多年的亲信背叛变节,连个“托孤”的对象也没有,曾经的公主与王子被无情逐出生活了十八年的“宫殿”……凄风苦雨的画面里,那个女孩挺起柔弱的双肩护翼着两个弟妹。
这就是朴槿惠童年、少年、青年时的真实生活。三姐弟不只尝到了世态炎凉,更仿佛在一夜之间,被这个世界遗弃和唾弃。
多年之后,朴槿惠从容地说:绝望锻炼了我。
第一次听到这本自传的书名,我很震惊:确定她说的是绝望?不是挫折、坎坷,甚至不是苦难,而是能够把人完全吞噬的——绝望?
我翻开这本书,阅读了她生命前55年的历程,我懂了。
那能够让她走出绝望的深渊,最终走向权力之巅的最顽强的力量,正是来自她的梦想。
希望诞生于绝望 梦想被擦得更亮
一个人,一项事业,一个国家,都会有梦想。平凡或宏伟的梦想,是我们活着的价值,毕生的追求。
人生在世难免会遭遇挫折和失败,苦难常常埋伏在某个角落,不知何时就猝然降临,突袭我们。它猖狂起来狰狞可怕,能击溃人的信心,摧毁人的意志,直欲把人逼至疯狂。但是,如果苦难不能击倒你,绝望不能淹没你,而是被你统统踩踏脚下,那么,希望的灯火掩映下,梦想必然更进一程。
有时在想,朴槿惠年轻时经历的这些变故何止是令人绝望,简直是要摧残人到遍体鳞伤全面崩溃再一把丢弃啊!这真是一种匪夷所思的成长,就算对梦想也无异于梦魇——那么,能激发她最坚韧最深层的斗志,让她焕发出难以置信的战斗力的,一定还有别的什么。
于是看到书中这样的一段:无论任何事情,都会面对接受并想办法克服。因为上天给予我的使命,正是“创造新的希望”。
她就是这样,在绝望中成长,在希望中前进。她告诉我们: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坚持下去,而是因为坚持下去才看到希望。绝望,创造了希望。梦想,正是在绝望与希望的相互打磨中,越擦越亮。
蒲松龄在科举考试屡次不中、落魄至极之际,写联自勉:“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项羽、勾践、蒲松龄,无一不是身陷绝境后,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演绎了“兵置死地”而后“绝处逢生”,终究赢得“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世界。
对强者来说,绝境不仅是一场磨难,更是人生的醒悟和升华。陷入绝望也是上天的一种垂爱,如果能够战胜它,便能获得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想一想朴槿惠,不正是遭遇非凡磨难才让她有这番非凡作为的吗?“我没有父母,没有丈夫,没有子女,国家是我唯一希望服务的对象。”这位60岁的“三无女人”最终赢得国民的信任,成功当选为韩国首位女总统。
把梦想变为现实,仅有对绝望的清醒认识还不够,还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架一座沟通绝望与希望的桥梁,让它们彼此能够磨砺、抛光。这座桥梁就是她的座右铭。
比别人还要更勤奋。她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
唯有勇气和信念 能够为梦想护航
罗曼·罗兰曾说:“生命像一股激流,没有岩石和暗礁,就激不起美丽的浪花。”人的梦想就是激流上航行的船,困难和挫折就像岩石和暗礁一样可以摧毁梦想,也可以让梦想在美丽浪花的追逐下驶向更远的前方。
暗杀和背叛之后,朴槿惠在公众的视线里消失了十八年。起初的几年强忍着失去至亲的锥心之痛和无数的出卖抹黑,度日如年的煎熬里她“仿佛面对一面巨大的墙壁在作战”。这让深切地感受到肯帮助她洗清父亲冤屈“以纯粹之心帮我们的那些人,才是真正有勇气和信念的人。”
她也是有着坚定的勇气和信念的人。十八年的沉默里,她读书、写文、锻炼,获得了心灵的安慰与平静。她说“用对的方式生活下去才是有价值的人生”。
自称从未做过一天“公主”的朴槿惠背负着长女的义务与责任感,从小就是典型的模范生;大学选择电子工程,是想成为国家产业的主力人才,尽快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母亲被刺身亡后,因为不愿父亲孤单,放弃了自己的生活,代行母职任第一夫人;五年后父亲也被暗杀,重创几乎让她身心俱垮。面对连一天都无法多撑下去的绝望瞬间,面对眼前如险峻高山的时间,顽强坚守着一个信念:翻越过去。她守到了时过境迁,守到了一直非常渴望的平凡生活。
但出身不凡注定了朴槿惠不同寻常的人生历程。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望着父母倾注了大量心血创造过奇迹的国家摇摇欲坠,她毅然放弃“自由人生”而揽上“无止尽的重责大任”,以异于常人的勇气和信念,实现梦想,去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
这个世上只有一种失败的梦想,就是半途而废。而握紧梦想直到终点,离不开坚定的勇气和信念。
亿万颗赤子心 同一个中国梦
梦想大厦,尤其是我们这个世界最多人口的国家级梦想,筑就不易,但一朝一夕无功就朝朝夕夕,一砖一瓦无建就叠砖垒瓦,一人之力无成就千千万万。
给自己一个机会,这样才知道信念的力量有多大。
给事业一个机会,这样才知道团结的力量有多大。
给国家一个机会,这样才知道民族的力量有多大。
梦想总是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国家主席习近平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那是一幅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盛景。历史上,我们曾经是世界上最富强、最富庶、最有影响力的国度,然而对比几千年的中华史,我们的人民,平安幸福的日子短暂,苦难艰辛的生活漫长。贫困、饥馑、虐政、战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似乎一语成谶。所以,这幅中国梦的盛景,正是14亿中国人共同的、美好的梦想,是14亿中国人一定要去实现,也“一定能实现”的梦想。
美国、英国这些发达的国家,也曾经有过各自的国家梦,梦想的实现经历了上百甚至几百年。朴槿惠的书中也描绘了韩国梦。跟这些早行者相比,我们的中国梦起步很晚,任重道远。但是,不是有这样一个说法吗?如果你觉得现在走的辛苦,那证明你是在走上坡路。
研究机构调查发现,无论是中国梦、美国梦、英国梦,要实现的首要条件就是:个人的努力。国家的梦想,需要每个个体的努力;而我们每个人的小梦想,也融含在国家的大梦想里。每个人都有一个天然使命,就是努力成就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一个个小我,组成中华民族的大我,汇成更好的中国——那就是我们的中国梦,复兴之梦。
不能轻言放弃,有梦就要去追。对此,我深有体会:人到中年重新学艺,我的梦想就是尽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法官。为此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有机会就去观摩聆听那些资深法官如何审案,查找报纸网络上的典型案例认真钻研,希望迅速补上年轻时错过的基础经验与审判实践,成长得更快一点。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为梦想而努力,我会用行动守护自己小小的梦想,当作为法官时有信心有能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揣着希望,背负梦想,我将义无反顾。
掩卷之余,依然为朴槿惠震撼人心的意志力动容心折。现代的人,面对就业、环境等压力以及社会各种不公现象,很容易对生活失望,对未来迷茫,感觉前途黯淡,梦想遥不可及。但读一本好的书籍,就像和品德高尚的人谈话,就像结交了良师益友,能够滋养心灵,抚平创伤。今后,我会用更多的精力去多读书,读好书,用阅读浇灌梦想,充实自己。(丹江口市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