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喜欢玫瑰的肆意浪漫,有人喜欢向日葵的阳光灿烂,还有人喜欢郁金香的温柔美好,而我偏爱那生生不息的蒲公英,无论身在何方、落在何处,都会深埋初心、恪守使命,砥砺前行、绽放芳华。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虽然在法院工作,但既不是法官,也不是法官助理;他们的工作繁杂琐碎,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光辉事迹,只有默默奉献、辛勤耕耘。
他们,是工作在法院后勤岗位上的司法行政人员;他们,甘当绿叶和小草,拥有一颗为审判事业增光添彩的赤诚之心;他们,始终用自己的责任和坚守助力公平正义,甘愿做法治晴空下的“蒲公英”,我很有幸,正是他们中的一份子。
相遇,源于一场缘分
2021年的那个夏天,怀揣着激动与忐忑,我来到了政治部报到,正式加入蕲春法院这个大家庭。上班的第一件事儿,办公室姐姐就安排我整理退休党员材料。
印象最深的是一份申请书,它是院里一位已过世的老党员在生前所写,信纸特别地薄,上面用蓝色墨水笔工工整整地写道:“我在法院工作期间有不少缺点或失误,但是我真心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法院审判事业。我如永远离开人世,最后向领导提个请求,敬请将我的遗体穿上审判服......”拿着那封薄如蝉翼的申请书,却重似千斤。虽未曾谋面,但她身穿法袍、手执法槌的模样仿佛近在眼前,让我肃然起敬。那是老党员的信仰在熠熠生辉,是法院人的使命在默默闪耀,“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这位老同志送给我最好的箴言。
相知,源于一次磨砺
刚来政治部的第一年,可以说是最煎熬的一年。在这里,虽不会经历审判上的唇枪舌剑、激烈交锋,也不会体会执行中的千里追踪、万里取证,更没有鲜花簇拥、掌声如潮,但政治部的工作,却同样任重道远、意义非凡。
记得2021年底,我第一次负责公务员年报工作。扑面而来的是每位干警的职务职级、起算时间、任命时间、工资收入、考核结果、教育培训、家庭成员等海量信息,身为“新兵”的我,突然面对这项繁杂的任务,完全搞不清楚状况,摸不着头脑,既怕填不了,又怕填错。看到系统里的几十张套表,更是头都大了。那段时间,白天在院里上班,晚上背着电脑去组织部加班弄报表,一点点更新数据、一次次请教前辈、一遍遍核对信息。一旦看到人数少的单位“交作业”了,心里更是焦急,又不得不逼自己沉下心来填对填准。煎熬了半个月,年报系统终于在一片“√”中校核通过。“小胡,第一次搞年报,能理得这么清楚,很不错!”听到组织部领导的夸奖,我激动地眼泪都要掉下来。
相守,源于一种使命
政治部作为一个集人事、培训、党建、督察于一体的综合性部门,服务性相当强。在政治部这两年,可以说很少有清闲的时刻,天天像“打仗”一样,处处充斥着焦虑和忙碌。桌上堆着待处理的文件,电脑里布满了难以捋清的人员信息,晚上和周末加班更是家常便饭。
2022年末,院里要迎接市县两级年终检查,我负责队伍建设类迎检,考核事项特别多、特别细,收集整理很麻烦。我对着考核细则,一条条梳理、归类成册,粉色的封皮铺满了一地。最终,我院被市中院评为“队伍建设优胜工作单位”,被县委组织部评为“基层组织建设表现突出单位”。看着那一摞摞迎检材料,在感慨自己日常工作做得扎实的同时,也感受到日夜的付出终有价值。两年的政工锻炼,让我更加懂得了“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的道理,交出去的是一张张报表、一堆堆数据、一份份报告,背后需要熟烂于心的是一位位干警的档案履历。这得益于两年间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让懵懵懂懂的我摇身一变,成为一名合格的政工人。
少年自当扶摇上,揽星衔月逐日光。我虽不能身穿法袍、手执法槌,无法通过一线办案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但仍以身为政治部干警而感到骄傲。无论在什么岗位,我都将践行“蒲公英”精神,初心不改、责任不变,汲取模范榜样力量,将爱党的信念铭记于心、将担当的精神落实于行,无悔于胸口的法徽、无愧于正义的天平!
(胡雪雯 胡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