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主办: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指导协办:中共湖北省委政法委员会出品: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法治导读:
“三重境界”守护大写的中国“V” ——郧阳检察助力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保护纪实 武汉都市圈检察机关大动作!九地在鄂州会签这份文件 武汉中院:以高质量司法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检察开放日+新闻发布会 零距离见证湖北流域综合治理成效 中央、省级媒体组团“打卡”!深挖十堰检察新闻“富矿”! 荆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平安建设工作情况 公安县:“两长”同庭履职,“亮剑”职务犯罪 唇枪舌战 精英对决丨荆州市检察机关公诉人论辩赛精彩来袭 2022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评选揭晓 “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40件参选案例
守住心中的文学情怀 ——在“红色蓝杰”征文颁奖座谈会上的发言
2023-05-13 15:38:49 来源:楚天法治 点击: 0
  最美人间五月天,正是橙黄橘绿时。今天,这里高朋满座,蓬荜生辉,文墨飘香,大家期待已久的"红色蓝杰"征文颁奖典礼终于如期举行。作为本次征文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见证者,我的心中百感交集、思绪万千。我发言的题目是:《守住心中的文学情怀》,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关于活动的几点感受,第二是关于创作的几点体会,这也是范主席出给我的命题作文,不到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关于活动的几点感受
  感受一:活动的吸引力。这次活动,是为了积极响应武穴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建设红色美丽村庄,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文件精神,于2022年11月份由武穴市文旅局、武穴市作协联合发起举办的。这次活动前后历时半年,最终形成了《红色蓝杰·燕子楼》专刊,内容涉及小说、故事、散文、诗词、舞台剧等各种体裁和题材,基本涵盖了蓝杰村所有的红色文化资源,称得上是一部红色蓝杰的村史和村志,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保存价值。在这里,我代表市作协,感谢市文旅局、文化馆和蓝杰村的领导,对本次征文采风活动给予的关心、支持和配合,他们为了举办好这次活动, 从方案制定到人员组织、车辆安排、会场布置等,付出了许多辛勤劳动。
  感受二:会员的创造力。蓝杰村是红十五军的策源地,是名副其实的红色文化传承村,先后被省委组织部命名为"红色美丽示范村",被黄冈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红色文化村"。在采风活动现场,蓝杰村党支部书记蓝汉刚热情介绍了蓝杰村的红色文化历史,蓝杰村部分老党员和烈士后代讲述了蓝杰村的红色历史和故事,原武穴市志办主任蓝和贵详细讲述了红十五军在蓝杰村的历史故事,并亲自撰写了《红色蓝杰概述》一文。与此同时,大家深入蓝杰村红廉馆、蓝杰街巷及黄牙古寺参观采风,被蓝杰村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所感染,从而激发了会员们的创作热情。本次征文活动共收到稿件60余篇,涉及会员近40名,经过编辑、筛选、整理,最终入围46篇,这些作品主题突出,具有一定的思想性、故事性和可读性,讲好了蓝杰红色故事,传播了将军故里红色文化,赓了红色基因血脉,展现了蓝杰村红色美丽乡村的靓丽新面貌。
  感受三:作协的凝聚力。自2018年武穴市作家协会换届以来,新一届作协班子团结了一大批作家、文学爱好者和文学工作者,形成了一支由老中青构成的、在黄冈和全省有重要影响的文学创作队伍。协会现有省作协会员40人,黄冈作协会员81人,武穴作协会员176人。2022年,我们作协会员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武穴特色的作品达150余篇(首),在地市级以上文学刊物、文学网站发表文学作品400余篇,先后结集出版了《灵秀梅川》《大美妇幼》《武穴非遗》《四好农村路》等作品专辑,开展各种联谊、采风、征文、研讨活动7次,作协队伍不断壮大,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今年,我们将着力解决作协年度预算经费和出版《武穴作家文库》这两项工程,并初步拟定在6月份左右,举行2-3次系列乡村振兴采风活动,采风地点为大法寺、田镇和大金镇。
  二、关于创作的几点体会
  体会一:关于真实和虚构。我记得黄冈作协郑能新主席在一次培训课堂上讲了这么一句话,令我印象十分深刻。他说:散文可以30%虚构70%真实,小说可以70%虚构30%真实。我把这句话理解为:散文的生命在于真实,小说的精髓在于虚构。显而易见,作为底层业余创作者,小说创作是我们大家共同的短板。为了弥补这一短板,范主席多次在作协研讨座谈会上呼吁大家多写小说,并且要求向一万字目标靠拢。三年前,省作协组织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专门请了晓苏老师来武穴作了专题小说辅导报告,大家反响热烈,受益匪浅。这两年,我有意在小说创作上作了一些尝试。从《大哥》《槐花》《清儿》到《乡村人物》《黄牙寺枪声》,我感觉到小说创作的空间比散文要丰富有趣得多,也耐磨得多,可以充分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作家宋小词说:"我的小说都是虚构的,但虚构的往往比不是虚构的更能真实地去表达,在真实的土壤上虚构出来的局部会更为真实。"我认为这是对小说创作最形象的概括。这篇获奖作品《黄牙寺枪声》,创作起因是源于武穴文史资料《武穴将军》一书,那里面有一段关于王友钧将军与4名赤卫队员投奔红十五军参加长征的文字简介。就是这一段文字简介,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将他的出发地选在黄牙寺,时间定为雨夜黎明前,矛盾冲突点是枪声。经过一系列的情节虚构和铺垫,写王友钧和战友刘德利接头、分别、回家、重逢四个章节,最终在东方欲晓时踏上了新的征程。小说初稿人物和情节有些杂乱,经过范主席指点,删繁就简,去伪存真,终于一气呵成。《大哥》《槐花》《清儿》分别被《贵州文学》《厦门文艺》和《东坡文艺》采用,《黄牙寺枪声》和《乡村人物》被中国作家网平台推荐采用,得到毛银鹏老师的好评。
  体会二:关于种子和情怀。范主席在谈到文学创作的时候,把创作的故事核比作一粒种子,经过不断的生长、发育,最终长成参天大树。我认同文学创作需要初始的那粒种子,但更需要一种情怀。文学创作是一件苦差事,虽然不能给我们带来多少财富,但是能够带来无限的喜悦和心灵的慰藉,使我们的内心保持那份神圣和纯洁,使我们的生命保持那份高贵和追求。我认为写作和做人是一样的,应该讲真话,应该真诚。生活中也是一样,真实也许不完美,不漂亮,但真实蕴含着希望和力量。我们常常会因为一首诗歌、一篇散文、一部小说、一台戏曲而感动得泪流满面,其实生活远比文学作品更精彩,如果真实的生活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到了非写不可的程度,我们还会无动于衷吗?真正对文学有真挚热爱的人,决不会轻言放弃,一定会坚持到底。
  体会三:关于厚积和薄发。古人说:"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写作有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写作者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笔耕不辍;要善于观察,从自己身边熟悉的生活去挖掘和提炼素材;要经得住纷纷扰扰的诱惑,耐得住孤独和寂寞。我们笔下不管是写人还是写物,不管是写情还是写爱,都是写生活的真善美,鞭挞生活的假丑恶,反映底层人物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我们经常为自己笔下的人物和命运而感同身受,悲喜交集,唏嘘长叹。当别人在闲情逸致的时候,只有我们这些舞文弄墨的人,为了心中的梦想,守住心中的那盏明灯,半夜三更,闻鸡起舞,孜孜以求,奋笔疾书。这份差事虽然辛苦,但是我们感到很快乐。"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功名一聚尘。"让我们继续守住那份光和热,涛声依旧,梦想依然,心有所系,情有所牵,做文学路上痴心不改的追梦人吧!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戴益民)
  
  
 
 
电子杂志往期回顾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