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西海固”这个地方,是上个月在普阳观隔离点隔离期间看的一部主旋律电视剧《山海情》,剧中讲述的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引导下,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西海固人民群众移民搬迁,不断克服各种困难,探索脱贫发展办法,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正是因为剧集的火热,“西海固”“福建对口帮扶”等词汇,被更多的人所熟知,《西海固笔记》便是作者季栋梁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对“西海固”地区变化的记录。
宁夏西海固,因历史上辖西吉、海原、固原三县而得名,与甘肃河西、定西并称为“三西”地区,书中开篇便是说声名显赫的西海固,何以声名显赫,不是风景秀丽,不是名人辈出,而是一个字“穷”。清朝左宗棠曾评价此地“苦瘠甲于天下”,联合国粮食开发署定为世界上二十二个“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在《西海固笔记》中,作品以贴近现实的创作见证脱贫攻坚这一伟大历史进程,选取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如“吊庄移民” “盐池治沙”“扬黄灌溉”“井窖工程” “菌草种植”等等,通过实实在在的生活变迁,以大量翔实的资料和数据,令人信服地反映了西海固地区的巨大变化,写出了新时代的重大主题。
读完《西海固笔记》,内心很受震撼,在西海固的身上深刻地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奋斗史与精神史,也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所创造的丰功伟绩。党的十八大以来,西海固就成了宁夏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到2020年终于结束了数千年的贫困史,与全国同步步入小康。脱贫攻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党员干部在这场战斗中一往无前,经受住了黄沙漫卷、极度缺水、物质匮乏等极端考验,以矢志不渝的精神战胜了自然。
习近平总书记曾打过一个形象的比方:“就像六盘山是当年红军长征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一样……只有翻越了这座山,扶贫开发的万里长征才能取得最后胜利。”西海固扶贫的壮举拥有的正是“走好新的长征路”的革命精神。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还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
2018年的国庆,到新疆喀什地区下面的叶城县一个同学家去做客,同学是一名初中教师,我们到叶城车站的时候是晚上十点左右,同学开车过来接我们,车上还有一位他的同事,交谈得知他们刚刚从乡下扶贫回来。在后续几天的交流中才知道叶城县的所有公职人员都要参与到扶贫当中,而且是实打实的,必须到现场拍照,每周还要写总结,节假日也不例外,扶贫的同时还要教维族同胞学汉语,力度之大,让我很受震撼,真正的体会到了一种“人定胜天”的感觉。
其实在未读完全书时,我的思绪就跟着作者笔下的纪实翻涌,我想,作为一名烟草职工,特别是专卖执法人员,更应该像作者一样,深入到群众中,一来是可以做好普法宣传,二来是可以做好案件信息收集,同时,要秉承脱贫攻坚“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化热情为实干,全身心投入到案件查处中,以不折不挠的精神做好市场监管和重点案件的办理。
感谢《西海固笔记》带给我的感动,我将把这份感动,化作工作中的不竭动力,化作履职尽责的饱满热情,补足理想信念的精神之“钙”,脚踏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蕲春县烟草专卖局 潘家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