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二社区服务中心专家来坐诊后,我再不用带孙子跑去县城看骨折了。以前跑漕河,来回路上近3个小时,再加上排队、挂号、缴费、拿药,基本上得一天的时间。孩子现在在向桥就能看上病,而且身体恢复良好。”向桥乡白水村9岁的郑浩宁患有左侧肱骨髁上骨折,孩子爷爷说的这番话道出向桥众多骨科患者的心声。
向桥乡老百姓感受的变化始于今年,在蕲春县卫生健康局“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促进医改向纵深推进的部署安排下,蕲春县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始对口帮扶向桥乡卫生院。在一系列帮扶措施下,向桥乡卫生院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向桥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明显增强。
支持完善医院学科建设
向桥乡卫生院地处偏远山区,服务人口近4.5万,因专业医护人员引不进来、留不住,导致妇产科、儿科、外科等建设基础薄弱,骨外科尚是空白。漕河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县卫健局的组织下,经过3次实地调研,了解到向桥老年群众对骨外科有强烈就医需求。本着医改“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漕河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请示县卫健局党组同意,决定发挥骨外科特色优势,开展与向桥乡卫生院对口支援工作。
思路决定出路。2022年3月20日上午,在县卫健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明生带领下,漕河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单位主要负责人、2名中医骨科及2名骨外科专家组成医疗团队,前往受援单位向桥乡卫生院参加授牌仪式,标志着漕河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口支援向桥乡卫生院骨外科发展战略取得实质性进展。
漕河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1996年成立以来,一直以骨科为重点方向,不间断外派人员前往同济、协和、中南医院等三甲医院进修,骨外科医疗服务水平走在全县前列。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漕河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遣专家传授了推拿、按摩、针灸、刮痧、拔火罐和骨科手术等相关技术服务项目,使向桥乡卫生院初步形成了骨科、中医理疗康复科相得益彰的特色治疗体系。
把向桥当第二个“家”
“骨科有它的特殊性,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终身残疾。我在向桥乡卫生院会发挥专长,为患者提供精准、及时的治疗。在这里工作感觉很有意义,可以把我多年的管理经验、医疗专长技术传授给向桥乡卫生院医护人员,帮助向桥乡卫生院骨外科做强、做大、做优”,漕河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院长陈文广说。陈文广从事临床骨科工作20余年,也是这次对口支援向桥乡卫生院医疗团队的队长。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只有带动向桥医疗队伍水平提高,才能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漕河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定了帮扶策略,委派梅川骨科第六代传人李永忠执业医师长期驻扎向桥进行坐诊和带教,从医院管理、骨外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好对口支援“传帮带”工作,其他医疗团队人员不定期、随时支援。
从举行授牌仪式到现在,李永忠医师已经在向桥乡卫生院驻扎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像李永忠一样,漕河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队员们已与向桥乡卫生院的医护人员打成一片,把这里当做自己第二个家。他们在向桥以师带徒、以教促学,让先进的医疗技术在向桥乡卫生院生根发芽,为向桥乡卫生院逐步培养一支有能力、带不走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
家门口享受专家服务
“多亏在向桥乡卫生院得到漕河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大力诊治,我原来重度椎间盘突出,连床都下不了,现在可以四处走动,还能干一些轻农活了”,64 岁的向桥村民 王菊荣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3月底,听说向桥乡卫生院有县城专家坐诊,她的爱人把她带到向桥白水卫生院做治疗,刚来时,她因肢体疼痛不能上台阶,是她爱人把她背到2楼的。李永忠医师精心制定康复治疗方案,通过中医针灸、推拿,再配合红外线灯、中频电磁仪等辅助治疗,王菊荣的病情得到有效缓解。
点对点精准帮扶一个多月以来,漕河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骨外科医疗团队共计诊治患者70余人次,开展业务培训20多场,让向桥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家服务,真正实现偏远乡镇人口“大病不出县,首诊在基层”的医改目标。
“在漕河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大力支援下,优质的医疗资源真正下沉到基层,我院医疗质量、诊疗规范、服务水平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一个月来,我院门诊、住院量呈增长趋势,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向桥人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向桥乡卫生院院长吴福生说,医院发展速度在加快。
漕河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杨文胜表示,将围绕县卫生健康局提出的“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和“五个集中”,根据向桥乡卫生院的需求,继续派出骨干力量做好精准帮扶,让国家的医改政策落地落细,更大程度地惠及于民。
(杨文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