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县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注重生态产业发展,切实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积极推动全域旅游蓬勃发展,进一步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改善城镇人居环境质量。
一是坚持强化理论武装,践行生态环保理念。坚持“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机制,通过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三会一课”、学习强国等平台,深入学习中央、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决策部署的有关文件精神,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到林业各项工作当中。同时利用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宣传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增强公众生态意识,着力营造珍爱环境保护生态的浓厚氛围。
二是坚持森林资源培育,推进全域国土绿化。积极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采取“造、封、改、退”等多项措施,统筹推进城乡一体绿化美化。共完成新造林2.1万亩、封山育林5.38万亩、退化林修复1万亩、中幼林抚育21万亩。完成林木种苗培育4028亩,产苗量2456万株。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40周年活动,全县参与义务植树27万人,完成义务植树100万株。结合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建设绿色家园。石门景区绿化提升工程完成苗木栽植8000棵。港口村乡村振兴项目完成苗木补植3000棵。郭源矿山复绿完成补植侧柏1万株。全县187个村完成绿化苗木栽植50余万株。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森林乡村3个。推进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实施生态公益林、天然林保护208万亩,及时兑现补偿资金。加强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8500亩抚育管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积极争取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中央预算内投资3460万元,目前工程已全面开工。
三是坚持森林资源保护,严守生态环保底线。编制《通山县城区山体保护规划》,全面规范征占用林地行为,依法审核征占用林地37宗、面积259.8公顷,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3090万元。科学编制“十四五”年森林采伐限额,严格执行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完成森林保险投保116.02万亩,保险金额8.7亿元。开展违建别墅问题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回头看”,完成1396个图斑排查任务。强化森林督查制度化规范化,森林督查124个图斑、打击毁林行动41个图斑完成问题整改销号。启动松材线虫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完成松材线虫病疫木清理9164株1139吨,完成松褐天牛化学防治2.6万亩,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四率”达标。制订《通山县森林火灾风险普查实施方案》,全县61个标准地、5个大样地完成森林火灾风险外业调查并上报。推行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和“四级”包保制度,建成森林防火视频监控预警及指挥调度应用平台1个,重点国有林场等监控点40个。落实村级专职防火员203人、生态护林员3060人,形成相连互通的护林网络。1215株古树进行挂牌保护。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法》宣传教育,积极开展“清风行动”,强化野生动物保护执法监督,收缴野生动物9只、野生动物制品20公斤,救护猫头鹰等野生动物52只。
四是坚持森林资源利用,推动生态惠民利民。依托产业奖补政策扶持,鼓励贫困户发展油茶、水果等产业。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发展绿色经济,对主导产业发展突出的大畈枇杷产业、格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扶持资金、苗木130万元。全年新增油茶基地5000亩,桔橙、枇杷等水果基地1000亩,桂花造林500亩、楠竹笋用林、笋材两用林基地建设0.8万亩、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1.7万亩。依托国有林场生态资源优势,大幕山林场建成“中国森林康养林场”,成为中国林场协会96家会员之一。黄金尖林场与省林科院合作发展黄精,打造成省林下经济发展实验基地。探索推进林业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组织专班赴湖南森海碳汇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洽谈合作,深度挖掘200余万亩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五是坚持制度改革创新,落实生态环保责任。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制定出台《通山县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林长制办公室。完善制定林长会议等四项制度,明确27个部门为林长制协作单位。及时调整配齐县乡村三级林长923人,全县各乡镇“一长三员”网格化平台已全面建成。严格落实县1号总林长令,在乡镇、国有林场、村等主要进出路口显著位置树立林长公示牌225块。全县县乡村三级林长开展巡林常态化,及时协调解决森林资源保护发展问题。落实林长制督查考核制度,倒逼林长管林护林责任落地落实。结合中央和省市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扎实开展打击毁林专项行动、“四治”专项整治百日攻坚战行动,关停过渡矿山17家,无证矿山35家。制止违法采矿破坏山体25起。完成九宫山自然保护区小水电拆除等清理工作,完成安平等4个水电站生态修复工作。坚持打防并举,全年共受理各类涉林案件128起,查处123起,移送公安机关刑事立案5起。
(彭博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