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县检察院:“1+N”组合拳破解精神障碍患者管控难题
2025-11-13 16:49:23 来源: 点击: 0
法与情交织的司法关口,需要多问一句、多走一步,让案件办理既恪守法律尺度,也饱含人性温度;多想一层、多做一些,让检察履职既展现担当力度,更夯实治理深度。
近日,通城县人民检察院通过办理一起“特殊”的案件,创新设立“1+N”组合式检察建议,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新动能。
今年5月,犯罪嫌疑人孔某某在隽水镇盗走一辆未上锁电动自行车。检察机关审查发现,孔某某系中度精神发育迟缓,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经综合评估其身心状况、社会危险性及羁押必要性,依法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该案提起公诉后,10月22日,县法院以盗窃罪判处孔某某拘役三个月,缓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二千元。考虑到其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罚金依法予以免除。
“近三年来,我们已办理9起类似案件。这已不是偶发个案,反映出了社会治理中的系统性短板。”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阮建在办案中敏锐察觉到案件背后的共性问题。他强调,司法办案必须追求“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倍增效果。
案件审结后,检察机关的工作继续向前延伸。通过系统梳理类案卷宗、深入走访乡镇村社、与基层干部和患者家属面对面交流,承办人进一步发现,辖区内对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特别是困难精神障碍患者群体,存在日常管控不到位、信息共享不畅通、帮扶衔接不及时等监管漏洞。
为把“抓前端、治未病”落到实处,该院坚持以检察履职“我管”促依法“都管”,创新设立“1+N”组合式检察建议模式。“1”是指一篇综合情况分析报告,通过系统梳理类案特征、剖析成因风险,提出构建综合保护体系的治理建议,形成《检察情况反映》呈报县委政法委;“N”则是针对办案中发现的具体问题,向公安机关、属地乡镇等单位精准制发检察建议,推动补齐监管短板。
8月18日,县委政法委主要领导对检察情况反映作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和乡镇严格落实属事、属地监管责任。9月15日,阮建检察长就精神障碍患者管控难点,向公安机关及4个相关属地乡镇公开送达检察建议。建议公安机关堵住监管漏洞,严防脱管漏管;推动乡镇补齐帮扶短板,健全信息共享与救助衔接机制。
各乡镇迅速响应,在4个乡镇75个村社区开展网格化排查,逐户走访掌握患者情况,建立“一人一档”动态管理台账,并积极协调民政等部门落实帮扶救助政策,加大保障力度。对排查出的重点人员依法送医治疗,从源头消除风险隐患。同步推进普法宣传,累计召开屋场会十余场次,开展“一对一”监护辅导,切实增强监护人责任意识。公安机关则优化巡逻防控布局,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打通部门数据壁垒,并定期对重点人员摸排核查,确保管控到位、不留死角。多方协同、齐抓共管的治理格局,有效提升了基层的管控能力与服务保障水平。
从个案办理到系统治理,通城县检察院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枫桥经验”。下一步,该院将通过持续的“回头看”,推动“1+N”组合式检察建议从“落实了”向“实效强”深化,让纸上的建议,最终转化为群众身边可感可触、长久持久的安宁。
(冯宵)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