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宠物为人带来陪伴与欢乐
  但管理不当亦可能引发严重纠纷
  近年来
  动物致损案件频发
  尤其是未成年人受害事件
  更是牵动人心
  近日,对一起男童不幸被未拴绳犬只咬伤的赔偿纠纷案件,梁子湖区人民法院沼山人民法庭采用情理法交融的调解方式,仅用时6天便成功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原告撤诉,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该案的高效化解为社会公众清晰划定了文明养犬的"法律红线",具有深刻的警示教育意义。
  基本案情: 2025年3月,一名9岁男童在某步行街被一只未佩戴任何束缚器具的中型犬攻击,致其面部、手部多处受伤。男童被紧急送医,经诊断需长期治疗并进行疤痕修复,男童家属为此支出医疗费6391元。事故发生后,犬只饲养人先行支付了2000元医疗费,但对于后续赔偿事宜,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原告监护人最终诉至法院,要求被告赔偿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等各项损失共计34385元。
  调解经过: 受理案件后,承办法官迅速抓住争议焦点,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法官当庭明确指出: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五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本案中,被告作为犬只饲养人,未对动物采取任何安全措施(如拴绳、戴嘴套),任由其脱离控制,是损害发生的直接原因,依法应承担主要侵权责任。同时,法官也提醒家长需尽到监护职责,教育未成年人规避风险。经法官耐心释法说理,双方最终互谅互让,达成调解协议:由被告一次性赔偿原告医疗费、后续治疗费等各项损失共计21000元,原告放弃其他诉讼请求并申请撤诉。至此,案件得以圆满解决,既使受害方权益得到及时维护,也促使饲养人深刻认识到依法、文明养犬的重要性。
  警示意义:该案警醒我们: 1. 饲养人须严守安全底线: 饲养动物必须严格遵守地方管理规定,外出时应采取拴绳等安全措施。切勿心存侥幸,否则一旦致人损害,无论有无过错,均需依法承担赔偿责任。2. 监护人应尽到看护责任: 家长需加强对未成年子女的安全教育,告诫其远离陌生犬只,避免挑逗、激惹动物,预防意外发生。3. 遇纠纷应依法理性维权: 如遭受动物侵害,应注意及时报警、就医,并妥善保管好医疗记录、费用票据等关键证据,为后续维权提供依据。4. 调解是高效解纷优选途径: 对于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案件,积极选择调解方式,可以大幅降低维权时间与经济成本,高效实现案结事了。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若心怀关爱,则请善加管束。文明饲养不仅是道德层面的要求,更是不可推卸之法律责任。祈愿每一位饲养者皆能紧握"法律之绳",携手守护身边之安全与和谐。 
  (周燕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