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对法律事业的敬畏与向往,我荣幸地成为了一名人民法院的书记员。时光飞逝,自入职至今时间不长,但这段初入职场的学习与实践经历,却让我对这份工作有了深刻而真切的体会,深感责任重大,亦收获满满。
  转变角色,在适应中深化认识。从校园到法院,从理论到实践,首要任务是完成角色的转变。书记员工作是法院审判执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连接法官、当事人和各项诉讼程序的重要桥梁。它并非简单的“记录”与“整理”,而是一项专业性、程序性、规范性极强的工作。初来时,面对严谨的诉讼流程、繁多的文书种类、高效的工作节奏,我曾感到些许的压力与不知所措。但我深知,这是成长的必经阶段。通过认真学习规章制度,积极向领导和同事请教,我逐步熟悉了文书校对、卷宗整理归档等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规范,对书记员的岗位职责及其在保障司法公正、提升审判效率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精益求精,在细节中锤炼本领。“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句话在书记员工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文书处理要求“严”。法律文书具有高度的严肃性和规范性。从格式排版、标点符号到法律术语的准确运用,都不能有丝毫差错。在协助法官校对、印制、送达文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严谨”二字的分量,培养了更加细致、耐心的工作习惯,力求经手的每一份文书都规范无误。卷宗管理要求“序”。卷宗是案件的全部记忆,其整理归档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从材料排序、页码编写到目录制作、装订成册,每一步都需井然有序。这项工作锻炼了我的条理性和系统性思维,让我明白良好的卷宗管理不仅是档案工作的要求,更是对历史负责、为后续可能出现的审判监督奠定基础。
  虚心学习,在积累中提升素养。作为新人,我始终将自己置于学习者的位置。身边的法官们深厚的法律素养、精湛的审判技艺和公正司法的情怀令我敬佩;经验丰富的书记员同事娴熟的业务能力、高效的办事方法和应对突发情况的从容让我受益匪浅。我认识到,书记员工作同样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储备,除了法律专业知识,还需学习新的办公软件技能、沟通技巧,以适应工作的多元化需求。持续学习是克服本领恐慌、不断提升工作能力的唯一途径。
  不忘初心,在奉献中坚定信念。虽然书记员岗位平凡,日常事务繁琐,但当我看到当事人凭借规范的法律文书明晰了自身权益,看到整齐规范的卷宗如期归档,内心的成就感和职业荣誉感便油然而生。我深知,每一次记录、每一次文书送达,都是在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份工作磨练了我的意志,培养了我的责任心、细心和耐心,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投身司法事业、服务人民的初心。
  展望未来,我将继续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勤学善思,多问多练,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养,努力弥补不足,更快更好地适应岗位要求,力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为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为法治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石首法院高基庙法庭 郑紫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