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小哥扫码换电、市民便捷补能——如今,电动自行车共享换电柜已成为城市便民服务的“标配”。但这一新兴模式背后,遮阳棚老化、配电线路混乱、消防标识缺失等安全隐患,正悄然威胁着群众出行安全。
  为精准排查辖区内电动自行车换电柜的安全风险,荆州区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组采用“线上数据研判+线下实地核查”模式。办案人员通过企业小程序精准锁定17处换电柜点位,随后逐一开展现场勘验,发现多处点位存在安全隐患:遮阳棚老化破损,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配电箱、线路敷设及日常维护保养不符合规定;部分换电柜未设置消防标识和安全警示说明等。

 
  “换电柜虽小,却关系着万千群众的出行安全,尤其是外卖、快递从业者,每天频繁使用,安全底线绝不能破。”该院公益诉讼办案组负责人表示。针对排查出的线索,办案组运用“充换电设施安全生产隐患排除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进行数据碰撞比对,成功梳理出10余条公益诉讼监督线索。
  为推动问题从根源上解决,促进换电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9月17日,该院主动与相关行政部门开展磋商,明确提出履职建议,督促其联合各职能部门形成监管合力,推动运营企业配齐消防设施、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收到磋商意见书后,相关行政部门迅速响应,积极履行监管职责,第一时间召开协调推进会,对排查出的隐患问题逐项清点梳理,现场向运营企业下达整改通知,明确整改标准与时限,确保隐患整改落地见效。

 
  为检验整改成效、提升服务质效,10月24日,荆州区检察院联合“益心为公”志愿者、外卖员志愿者、行政机关代表及社区工作人员,共同前往前期隐患点位开展“回头看”。通过实地检查、亲身体验等方式,详细核查整改细节,确保换电设施不仅符合安全规范,更贴合群众实际使用需求,让整改工作既“达标”又“贴心”。
  据悉,下一步,荆州区检察院将持续聚焦民生领域安全,深化公益诉讼“排查-督促-整改-回头看”全链条监管闭环,以检察监督之力推动换电行业规范发展,为群众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黄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