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主办: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指导协办:中共湖北省委政法委员会出品: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法治导读:
“三重境界”守护大写的中国“V” ——郧阳检察助力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保护纪实 武汉都市圈检察机关大动作!九地在鄂州会签这份文件 武汉中院:以高质量司法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检察开放日+新闻发布会 零距离见证湖北流域综合治理成效 中央、省级媒体组团“打卡”!深挖十堰检察新闻“富矿”! 荆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平安建设工作情况 公安县:“两长”同庭履职,“亮剑”职务犯罪 唇枪舌战 精英对决丨荆州市检察机关公诉人论辩赛精彩来袭 2022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评选揭晓 “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40件参选案例
“动态计费”机制打破司法评估费“铁饭碗”,孝昌法院用市场化改革推动“阳光执行”
2025-09-30 17:08:46 来源: 点击: 0
       在法院执行环节,财产评估费用长期遵循“固定预缴”模式,常因流拍或溢价引发当事人对评估合理性的质疑。2025年以来,孝昌县人民法院试点“评估费用动态调整机制”,将费用与处置结果直接挂钩,实现“成交才付费、溢价不分红、流拍少担责”。这一看似技术性的“小切口”,正悄然推动司法辅助服务市场“阳光”改革。

       评估费争议:从“固定项”到“可议项”
       “以前评估费不管成交与否都得先交,万一财产流拍,钱就像打了水漂。”一位曾参与厂房拍卖的企业主坦言。司法评估作为执行程序的关键环节,其费用问题长期处于模糊地带,评估机构按标的预估值固定比例预收费,即便财产最终流拍或低价成交,费用也难以追回。
       孝昌法院在执行案件复盘中发现,评估费用争议约占执行投诉的18.24%,尤其在小额案件中,评估费甚至可能高于执行回款金额,成为当事人“畏诉”“惧执”的原因之一。

       机制破题:推动司法评估服务市场化
       2025年5月,孝昌法院在“阳光执行”改革中推出《财产处置评估费用动态调整办法》,明确三类情形:
       财产流拍:按评估机构实际合理支出计费,杜绝“零成交仍收全款”;
       成交价高于评估价:以评估价为基准计费,防止机构因溢价获利;
       成交价低于评估价:以成交价为基准计费,倒逼评估结果贴近市场。
       “评估机构不再‘稳赚不赔’,必须提升专业性和效率。”孝昌法院执行局副局长表示。
       动态调价机制背后,是孝昌法院对司法评估服务市场化改革的探索合同化管理。孝昌法院要求,法院在委托财产评估中须明确“费用与成交结果挂钩”,通过公示引导评估机构与申请人达成《动态计费补充协议》,协议中明确约定上述三种计费情形及计费公式,根据最终实际成交情况,按结果分类结算。
       对于3次以上评估结果运用成交率不高的机构,将其列为评估异常机构,并定期向司法局反馈。

       成效显著:从“固定收费”到“按效付费”
       2025年6月,孝昌法院处置一批工业设备,评估机构初步报价3万元。根据新规,法院在委托合同中明确“费用与成交结果挂钩”。最终设备因瑕疵流拍,法院根据机构提供的差旅、人力等凭证,核定实际成本为1.4万元。
       “若按改革前,申请人需承担全部预缴费用,现在大幅减轻了负担。”执行案件承办人说。
       另一案例中,一处厂房评估价为83万元,最终以98万元溢价成交,但评估费仍按83万元基准计算,为当事人节省支出2000余元。
       “过去评估机构‘接单即盈利’,现在必须考量业务质量。”当地一家评估公司负责人表示,机制虽压缩利润空间,但促使行业从“关系竞争”转向“专业竞争”。

       机制实施以来,孝昌法院通过动态调整评估费用,截至9月已累计为当事人节约评估费用约18万元。
       “评估费用改革只是起点,我们正探索将类似逻辑延伸至拍卖辅助服务等领域。”孝昌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骆荣华表示。
       通过引入市场化定价机制,将执行成本从“固定支出”变为“可变效益”,促使司法辅助服务提供者与当事人利益对齐。这种“微观经济学”思维,正是孝昌法院探索推动“阳光执行”新思路的缩影。
(汪汉池、杨洪文)
电子杂志往期回顾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