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挂号、缴费窗口的‘军人军属优先’标识又醒目又规范,工作人员还主动引导优先办理,感觉特别受尊崇。”近日,在咸安区某公立医院就诊的退役军人王先生,对医院的变化连连称赞。这是咸安区检察院针对医疗机构军人优先标识不准确问题开展公益诉讼“回头看”后,呈现的暖心场景。
一、靶向监督:揪出标识“小问题”背后的权益“大隐患”
2025年7月初,咸安区检察院依托与武汉军事检察院建立的军地协作机制,联合开展军人权益保护专项监督行动。在对辖区公立医疗机构走访核查中发现,辖区内10家医疗机构的挂号、缴费、取药等关键窗口存在明显短板:有的标识仅写“军人优先”,未涵盖“军属”范围;有的用词模糊,对优先政策适用对象界定不清;还有的张贴位置隐蔽,难以被识别。这些问题都导致军人军属就医时难以切实享受优待,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要求的尊崇保障原则相悖。

针对核查情况,检察机关迅速行动。7月23日,咸安区检察院联合武汉军事检察院组织相关行政机关参加磋商会,明确整改责任与标准,要求全面规范标识设置。
二、回头核验:整改从“纸面”落到“窗口”
为确保整改到位,2025年9月,咸安区检察院和武汉军事检察院启动“回头看”,对辖区内医疗机构整改情况逐一核实。

核查结果显示,相关职能部门已全面落实整改要求:窗口不规范标识均已更换,明确标注“军人军属、残疾军人、退役军人、三属优先”,清晰界定优待范围,并在各医疗机构的挂号、缴费、取药、检查、住院等窗口新增醒目标识,实现张贴标识全覆盖。在某医院挂号窗口,检察人员现场观察到,退役军人持优待证即可通过优先通道办理业务,工作人员主动提供引导服务,流程顺畅高效。对优待人员优先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家大型综合医疗机构实行普通挂号费减免、免费测血压血糖,健康体检享受折扣等优惠政策。
三、长效护航:把尊崇融入日常服务
“回头看”不仅聚焦个案整改,更注重构建长效保障机制。咸安区检察院以该案为切入点,持续推动职能部门建立“培训赋能+畅通渠道+定期排查”的涉军优待落实体系,组织全区17家公立医疗机构开展涉军优待政策专项培训,覆盖医疗工作人员一千一百余人次,通过案例讲解、政策解读等方式,确保工作人员熟练掌握优待政策与执行流程,同时在医疗机构大厅设置政策公示栏及投诉电话,全面接受社会和优抚对象监督,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持续优化涉军医疗服务。

“军人军属的尊崇感,就藏在每一处规范的标识、每一次主动的服务里。”咸安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表示,通过军地检察机关联动发力,推动“军人依法优先”从政策要求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服务,今后将持续深化军地协作,以常态化监督守护军人权益,让尊崇军人的社会风尚生根发芽。
(余奕、施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