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法治黄石讯(彭小陛 通讯员 柯美中)7月21日上午,阳新县公益诉讼增殖放流基地启用仪式在兴国镇南市村举行,并开展首次增殖放流活动。阳新县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刘子炎,阳新县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珊珊,阳新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明振华等相关人员共同为基地揭牌。特邀检察官助理石洁、人民监督员胡开法受邀全程参与见证。
近年来,检察机关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始终坚持修复性司法理念,积极发挥检察监督职能,把打击犯罪与生态修复同步推进。在2018年,为了将“以植代罚,修复为本”的补植复绿机制落到实处,该院和县法院、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共建了七峰山补植复绿基地,取得了较好效果。
公益诉讼增殖放流基地充分借鉴七峰山补植复绿基地的建设模式,由县检察院、县法院、县农业农村局和黄石市生态环境局阳新县分局建立“增殖放流”司法机制,并且在南宋村东西湖建设增殖放流基地。旨在进一步推动解决生态环境和资源类公益诉讼案件原地修复难题,责令破坏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案件违法行为人在东西湖通过增殖放流的方式开展替代修复,实现生态环境及其服务功能的等量修复,推动生态保护与公益诉讼宣传教育,丰富替代修复司法实践,共同织就“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生态保护网,实现双赢、多赢、共赢的工作格局。
揭牌仪式结束后,与会人员在东西湖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活动中,在工作人员的密切配合下,一万尾花鲢、白鲢放流东西湖,增添了水域的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检察机关在长江大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积极作为,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而基地的建设又体现了多部门的齐心协力,这让我们对于美好环境的实现充满期待!”“基地的建设只是一个开始,要想取得实效,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各部门的履职尽责,积极配合……”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与会人员纷纷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和参加活动的感受,就今后如何发挥“增殖放流”司法机制作用,最大程度修复受损水生态环境,助推流域综合治理发表自己的意见建议。
下一步,县检察院将依托公益诉讼增殖放流基地,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责,全面推进“惩戒+修复+宣传”的生态保护实践,加强与法院、环境资源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工作联动,努力为长江流域生态安全保护、提升生物多样性贡献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