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主办: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指导协办:中共湖北省委政法委员会出品: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法治导读:
“三重境界”守护大写的中国“V” ——郧阳检察助力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保护纪实 武汉都市圈检察机关大动作!九地在鄂州会签这份文件 武汉中院:以高质量司法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检察开放日+新闻发布会 零距离见证湖北流域综合治理成效 中央、省级媒体组团“打卡”!深挖十堰检察新闻“富矿”! 荆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平安建设工作情况 公安县:“两长”同庭履职,“亮剑”职务犯罪 唇枪舌战 精英对决丨荆州市检察机关公诉人论辩赛精彩来袭 2022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评选揭晓 “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40件参选案例
“破”“救”结合,助困境企业“突围破局”
2022-12-01 15:23:18 来源: 点击: 0
城市蝶变,产业涅槃,企业在市场经济浪潮中难免有“生老病死”,而破产审判工作则扮演着“医者”的角色。近年来,咸宁法院紧紧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司法效能”工作思路,积极寻找化解破产积案“支点”,通过对症下药、定向处置和创新赋能等新思路,采取“积极拯救”和“及时退出”并用等灵活多样的方法,妥善化解了一批长期未结的破产积案,激活了营商环境一池春水。
 
对症下药,破产重整风平浪静
 
“好不容易引进的国内知名公司进行统一经营,生怕要停业关门,收益竹篮打水一场空,真没想到竟然风平浪静!”咸宁万达广场的商户李某自从听说其商铺所在的咸宁宏大城市广场要破产重整以来寝食难安,听到破产重整成功后由衷感叹道。
据悉,咸宁宏大城市广场开发有限公司于2018年引进万达集团运营咸宁宏大城市广场商业综合体,2019年11月,万达广场开始投入正常运营,截至目前运营情况良好。但因宏大公司前期债务较大,仅凭租金收入难以清偿到期债务。公司还因与一千余名房屋买受人签订了名为委托管理、实为售后返租的合同,由于工程竣工迟延等原因导致业主收益迟迟无法兑现,宏大公司举步维艰,一时陷入近五百起诉讼案件,濒于破产边缘。
由于公司相关资产被各级法院查封冻结,无法用公司资产变现用以清偿债务,且相关法律强制措施存在可能影响万达广场运营的风险,只有进入破产程序才能有效处置宏大公司的资产,公平清偿各类债务。 
2022年3月,由政府各部门相关人员组成的清算组进驻宏大公司,帮助其清理债权债务。4月19日,债权人张某申请对宏大公司进行重整,后宏大公司书面同意重整。法院依法作出受理重整申请裁定。
“宏大公司不仅债权人众多,债权金额巨大,而且债权人类别非常复杂,如何制定合理的债权清偿方式平衡各方利益,对我们考验非常大。”咸宁中院承办法官何云泽说道。
法官同管理人一起,通过近百次电话、实地走访,及时解决各方债权人的合理诉求,就不合理诉求耐心做好解释和安抚工作,最大限度争取各方债权人的理解和支持。“量体”设计重整方案,为企业精准“把脉开方”、分类施策,决定对一千余名房屋买受人的债权由宏大公司母公司承担,保证买受人权益的同时,确保商业综合体能“风平浪静”地正常经营。而针对工程欠款、民间借贷等其他类债权则采用 “债转股”和“变卖股权”等多种清偿方式并存,让债权人吃下定心丸。
通过前期的多轮沟通、对重整程序反复推演,在充分发挥府院联动机制,政府各部门通力合作下,6月24日,宏大公司重整案第一次债权人会议顺利召开,共申报债权人107位,申报债权金额8.4亿元,管理人提交的财产管理方案获通过,目前程序正有条不紊推进中,达到了经营不停、业主不乱、市场不丢的“风平浪静”效果。
“终于有救了!目前提出的股权处置方案我认为是最可行的模式,项目后期的稳定经营发展,我很有信心。”重整方案通过后,宏大公司负责人林延快内心非常欣慰。
 不光是为“病危”企业“刮骨疗伤”,开展法治宣传、法治“体检”是防控化解企业法律风险的有效举措。何云泽介绍道,近年来,咸宁法院定期组织专人对企业特别是重整企业实行定期回访,进行“体检”和“复诊”,不断提高企业法律风险防控能力,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共同体。
 
定向处置,特殊设备溢价变现 
 
很多“僵尸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后,不可回避的一个矛盾就是资产变现的问题。
近日,咸安区法院依法裁定终结湖北金海达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海达公司)破产程序,历时约17个月的破产清算案圆满审结,这是咸宁法院充分发挥府院协调联动机制优势,让“僵尸企业”快速“腾笼换鸟”的又一次成功实践。
金海达公司于2010年10月注册成立,因经营不善而停工停产多年。公司涉及民事诉讼案件70余件,涉案标的额近1亿元,丧失清偿债务能力。2021年5月,咸安区法院依法受理金海达破产清算案。
金海达公司现有资产主要包括500亩的土地及房产、生产专用设备、库存产品等,资产变现周期长、难度大。为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咸安区法院充分运用府院联动机制,积极与区政府沟通,研究资产收储等问题,经深入探讨,最终由咸宁市咸安区人民政府土地收购储备中心以1.07亿元拍下该公司的不动产及附着物。
“公司进入破产清算,特殊定制的生产设备怎么变现?周边城市也没有相关企业,设备又不好拆卸。”这是公司进入破产清算后,压在公司负责人胸口的大石头。
面对难题,咸安区法院转变思路,和管理人一起多方联系,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走出去找市场、溯源头摸市场、靶向招商锁定意向客户,对专用设备进行定向处置,最终以850万元拍卖成交,超评估价近100万元,最大限度保障了债权人及破产企业的合法权益。
 
      创新赋能,破产审判智能高效
 
 办理破产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指标。咸宁两级法院紧跟时代步伐,在机制创新、科技赋能等方面打出的“组合拳”,为破产审判按下了“快进键”。
传统审判模式下破产案件事项繁琐、流程复杂、审理时限长。对此,咸宁中院年初制定出台《关于在全市法院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持续深化年”活动的工作方案》,要求积极运用破产简化程序,加快破产办理进程。今年8月,崇阳县法院首次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破产案件,通过企业破产司法处置府院联动机制破局提效,从立案至裁定终结仅用时90天,有效保障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破产审判驶入“快车道”。
府院联动是撬动破产审判的“支点”。与市税务局建立企业破产税收共治协作机制,与市财政局联合制定企业破产援助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办法……通过系列密集举措,不断健全企业破产“府院联动”工作协调机制,推进府院联动实质化运行。市政府专项拨款破产基金500万元,着力解决破产案件启动经费申请难、审计程序繁琐等问题。积极探索“执转破”,实现破产债权争议诉讼每件收费100元。
“不仅如此,科技+府院联动,让破产审判更智能高效。”咸宁中院民一庭破产审判团队介绍道,在推动成立由22个部门为成员的府院联动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列会制、常态化运行机制的同时,还与破栗子(杭州)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全国首个“府院联动破产案件一体化”管理平台。自该平台上线以来,两级法院召开债权人线上会议28次,有2起案件全部通过该平台在线申报债权,4起案件近5亿元资产通过该平台在线处置。
  “我们将坚持数字提速、数字赋能,搭建更优服务平台,实现线上与线下、内网与外网的有机结合,助力破产审理提速。”咸宁中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供稿
电子杂志往期回顾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