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没立案开庭,不到一周,拖欠一年多的货款就到账了,真是太感谢法院了!”近日,县人大代表、孔垄镇某纺织企业负责人汤某专程到黄梅法院表达谢意。
汤某经营的纺织企业与励某经营的纺织品公司系长期合作关系,励某一直在汤某处采购棉纱。近年来,汤某一直按照合同约定正常向励某交货,却迟迟收不清货款。因励某下欠的20余万元货款影响了汤某纺织企业的资金周转,无奈之下,汤某遂向黄梅法院提交诉前财产保全申请书,请求法院冻结励某公司的银行账户。
虽是一起简单的买卖合同纠纷,却关乎着两家企业的生产经营。黄梅法院立案庭在收到汤某的申请材料后,没有简单地“一封了之”,而是第一时间启动涉企案件“绿色通道”,依规开展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
考虑到励某经营的公司系独资企业,如果查封公司银行账户,不仅可能触发银行风控,还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为最大限度降低司法活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立案庭在诉前保全时秉持善意司法理念,决定对该案采取“活查封”,由查封公司银行账户转变为查封公司法人励某的个人银行账户。
在承办法官的指导下,汤某迅速补齐办妥相关保全手续材料,法院也在汤某提出申请当日作出保全裁定并移送执行局执行。在励某的银行账户被冻结后,励某主动与汤某和法院取得联系。考虑该纠纷如果走诉讼程序,周期较长且可能影响企业商誉,为减轻当事人诉累、真正实现案结事了,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承办法官遂采取网络调解方式对该案开展诉前调解。
经过多番努力,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拖欠的货款也在协商一致后履行到位,不仅成功化解了纠纷,也让双方企业在调解过程中加深了了解、巩固了信任,为后期继续开展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让“两难”变“双赢”。
近年来,黄梅法院始终秉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服务理念,把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治理效能。后续,黄梅法院将持续严格落实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主动作为、能动司法,用司法“硬措施”为市场主体提供“暖服务”,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吴英 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