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王丽)“感谢‘评理说事’帮帮团,让我们两家多年的心结解开!”今年以来,建始县检察院探索运用“评理说事”机制化解矛盾纠纷,依托由党员干部、村民代表、法律工作者、乡贤人士等组成的“评理说事团”,因地制宜召开群众会、屋场会、院坝会,将矛盾纠纷和“疑难杂症”摊开讲、众人评,推动矛盾纠纷在现场、一线、源头解决。
在屋里“唠家常” 探索创立新机制
“都是乡里乡亲的邻居,我同意原谅她。”
近日,建始县检察院成功调解了一起因邻里纠纷引发的故意伤害案。郭某与邻居龙某因琐事发生口角,双方相互辱骂并互向对方投掷石块,导致龙某左脚骨折。由于郭某、龙某对赔偿金额未达成一致意见,双方态度都很强硬,谁也不肯让步。
承办检察官联合村委会干部、乡贤,化身“评理说事员”,多次到郭某、龙某家中,不厌其烦地与双方沟通,一方面,密切关注龙某的伤势恢复情况,从案件具体情况、邻里关系、家庭状况等方面给她做工作;另一方面,找到郭某女儿劝导其母亲。经过一次次的沟通及释法说理,双方终于释怀。郭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主动向龙某道歉,并表示愿意赔偿23000元。龙某也对郭某表示谅解,希望检察机关依法对郭某从轻处理。
从“针锋相对”到“握手言和”,双方态度的转变离不开检察官一次又一次地“评理说事”。
“评理说事”是由建始县委政法委牵头,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信访、综治等部门协作联动,探索建立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群众的小事主动上门排查、评说、化解;一般纠纷到评理说事点集中评说化解;风险隐患较大的矛盾纠纷和争议较大的信访事项,由党员干部组织评理说事员、当事人,摆开场子现场答疑解惑。
在办理故意伤害类“小案”中,建始县检察院充分依托“评理说事员”力量,运用“开门说事”“评理调事”“便民答事”“共商定事”等工作方法,让老百姓在家门口通过“唠家常”的方式,促使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有效化解。今年以来,运用“评理说事”化解矛盾纠纷50余件。
精准搭配评理说事“帮帮团” 矛盾调解更加高效
“兄弟,对不起啊……”“不说了,这件事就让它过去吧。”夕阳下,一场长达6个多小时的屋场会在两兄弟冰释前嫌、和好如初中圆满结束。
罗某甲、罗某乙本是亲兄弟,却因田地边界问题起了争执,争执中罗某甲手持钉锤将罗某乙右耳后侧头部打伤。案件移送至建始县检察院后,承办检察官了解到,罗某甲、罗某乙虽然是亲兄弟,但关系一直不太好。事情发生后,双方的隔阂再度加深,罗某乙提出要求赔偿20万余元的损失费。而罗某甲没有收入来源,也无经济赔偿能力。
因两位老人年岁已大,耳朵听不太清,检察官多次上门做工作,同时联系老人的子女帮忙劝导,但多次调解未果。为有效化解矛盾症结,检察官想到可以运用“评理说事”机制来试一试。于是,检察官精心搭配评理说事“帮帮团”,在乡镇党委政府支持下,邀请驻村干部、乡贤人士、党员代表以及与当事人双方都很熟悉的村民代表,此外还邀请了派出所、司法所的工作人员,让评理说事“帮帮团”在“法”、“理”、“情”三方面完美搭配。
随后,一场别样的屋场会在两位老人家门口召开。“你们是亲兄弟,打断骨头连着筋,何况这件事不是什么大事,互相多让一让,终究还是一家人……”“考虑到您兄弟家庭条件,您看赔偿数额能不能再降低一点?”
大家面对面把话说开,围绕争议焦点,摆事实、说道理、讲情理、论法理,实打实、心碰心把事情说透讲明白。最终双方当事人的态度都发生了变化,罗某甲表示愿意赔偿,罗某乙也选择谅解罗某甲,并同意将赔偿金额降低至2万余元,双方现场签订了调解协议。该院依法对罗某甲作出不起诉处理。
今年以来,建始县检察院依托全县设立的500余个评理说事点,因人因事因地精准搭配评理说事员,灵活选择评说方式。通过“评理说事”及时高效就近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该院还将“评理说事”贯穿于认罪认罚从宽、刑事和解、检察听证等工作中,注重从案件事实认定、证据采信、法律适用、处理结果等层面“评理说事”,最大限度化解矛盾,修复受损社会关系。今年以来,此类“小案”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率95.18%,不诉率38.9%。
“评理说事+司法救助” 法治之光重燃生活希望
“检察机关的关心和帮助,让我觉得很温暖。”近日,建始县检察院在办理一起轻伤害案件时,运用“评理说事+司法救助”的模式,对受到侵害但无法获得有效赔偿的当事人,实行主动关怀,主动服务,切实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实现案结事心双解。
2022年3月,熊某饮酒后闯进邻居李某家中,对李某进行殴打,造成其左手骨折。案件办理过程中,承办检察官了解到熊某是精神病患者,系低保户,没有赔偿能力。
“我就这样无缘无故被人打了,我不服。”为化解李某心中怨气,检察官邀请双方当事人来到村委会评理说事点,耐心做好思想情绪疏导和法律法规讲解工作。沟通中了解到李某是现役军人家属,受伤后没有收入来源,生活陷入困境。检察官及时将该线索移送至该院第五检察部,经审查李某符合司法救助条件,并迅速启动司法救助程序,帮助李某申请司法救助金,切实解决其生活困难。熊某积极向李某道歉,最终两人达成刑事和解。
据悉,今年以来,该院运用“评理说事+司法救助”模式化解矛盾6件,发放司法救助金8万余元。
该院还积极开展“法治进乡村、进社区”等宣传活动,依托评理说事点,将普法宣传贯穿于“评理说事”始终,联合评理说事员开展针对性的日常普法工作,宣扬社会文明风尚,引导群众妥善处置生活中的偶发矛盾,从源头上预防或减少犯罪。
“矛盾纠纷类‘小案’多发生在邻里、朋友等熟人之间,办理此类案件要致力于修复受损的社会关系。我们将继续深化‘评理说事’机制,让该机制成为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径。”该院刑事检察部门负责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