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主办: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指导协办:中共湖北省委政法委员会出品: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法治导读:
“三重境界”守护大写的中国“V” ——郧阳检察助力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保护纪实 武汉都市圈检察机关大动作!九地在鄂州会签这份文件 武汉中院:以高质量司法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检察开放日+新闻发布会 零距离见证湖北流域综合治理成效 中央、省级媒体组团“打卡”!深挖十堰检察新闻“富矿”! 荆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平安建设工作情况 公安县:“两长”同庭履职,“亮剑”职务犯罪 唇枪舌战 精英对决丨荆州市检察机关公诉人论辩赛精彩来袭 2022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评选揭晓 “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40件参选案例
“快慢车道”“专家门诊”“移动探头” 大冶法院“三联三共”构建市域治理新格局
2022-11-17 09:43:56 来源:楚天法治 点击: 0
      楚天法治黄石讯(彭小陛 通讯员 张国庆 )近年来,大冶法院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积极探索打造“三联三共”新模式,共同构建源头治理、多元解纷、繁简分流的分层递进纠纷解决路径,推动形成诉前联调、多元联治、源头联创的良好工作局面。
      诉前联调,共建关口防控“快慢车道”
      推行“诉前调解+速裁快审”一体化运作模式,把好关口,努力将一部分矛盾化解在庭前,实现“小切口、深挖掘,小纠纷、快解决”的目标。
      一是立案窗口“电话调”。立案窗口先调解,当事人将材料提交到立案窗口后,立案法官认为案件事实清楚的,启动“电话调解”,催促被告主动履行,减少原告诉累。今年以来,“电话调解”化解纠纷55件。
      二是类案办理“对口调”。成立人身伤害纠纷、房地产纠纷、劳动纠纷、家事纠纷等调解室,实行类案集中办理的“菜单式”办案模式,方便当事人诉讼。
      三是快慢车道“分流调”。推进案件繁简分流,打通分调裁审繁简分流全链条,促进速裁实质化运行。去年来,速裁团队共受理各类案件4645件,占一审民商事案件的26.67 %,结案平均周期31.9天,结案率93.53%。
      四是跨域解纷“在线调”。建设人民法院信息化4.0版,实现网上立案、“码”上交费、在线庭审、云端送达等功能,综合运用湖北移动微法院、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等“在线办案”方式,有效满足当事人异地参与在线调解、网上开庭的需求,促进疫情防控和案件办理“两不误”。去年来,共网上立案4128件、跨域立案17件,在线调解案件3434件。
      多元联治,共建前端解纷“专家门诊”
      聚焦重点行业领域,建立类型化调解机制,加强与人大、工会、妇联等部门诉调对接合作,形成人员联合、力量联动、资源共享的工作格局,为群众提供“专家门诊”式解纷服务,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社会效果。
      一是“嵌入式”化解纠纷。成立全省法院首个全国人大代表驻法院工作室--“能干工作室”,开启人大代表“嵌入式”助力多元解纷新模式。截止目前“能干工作室”已邀请多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加盟,参与旁听庭审、观摩执行工作12场次,会见当事人200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20余起。
     二是“过滤式”诉调对接。创新推出法院“1+N”特色服务,形成社会调解在先、法院诉讼在后的递进式诉调对接分层过滤体系。联合司法局在诉讼服务中心成立了黄石地区第一家诉前调解委员会,5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入驻,并选派一名骨干员额法官负责指导。3名退休法官加入诉前调解委员会,成立“庭前调解银发工作室”,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切实缓解审判压力。去年来诉前调解民商事纠纷7462件。
     三是“覆盖式”群防群治。在全市乡镇设立诉调对接工作室14个、联络点40多个,共建共创市域治理“示范点”1个。充分发挥“五老”人员、代表委员、村两委干部、网格员、村民代表等群防群治力量,组建调解员队伍,整合综治、派出所、司法所、村委会等力量,健全集约、高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促进村域矛盾纠纷更多化解在基层。
     四是“辐射式”教育保护。联合妇联、派出所、社区、村,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20余份,呼吁全社会以“零容忍”态度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将教育保护司法力量向镇、村、社区辐射,暑期进村入户开展高温防暑、防溺水安全知识宣讲5场次,制止未成年人户外游泳12人次。
     源头联创,共建诉源治理“移动探头”
     为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大冶法院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11个人民法庭深入社区、村、企业、学校,织成全市诉源风险防控“探头”,实现矛盾纠纷苗头及时发现、及时研判、及时处置。
     一是“挎包法庭”进基层。在边远乡村设立巡回审判点61处,通过“共享法庭”“挎包法庭”等方式,将法庭搬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让人民群众“零距离”向法官表达自己的意愿,全力推动矛盾纠纷依法及时就地解决。去年来,各人民法庭开展巡回审判60余场次。
     二是“书香法苑”进基层。强化司法文化引领,大力开展“书香法苑”进基层活动。“书香法苑·奇葩谈”第二季将读书分享活动开到了殷祖镇南山头大冶“刘胡兰”郭亮遗容面前。“书香法苑·花千骨”第一季开到了还地桥镇南石村,既解读了《民法典》,宣传了妇女权益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之依法带娃,又促成保安镇盘茶村与还地桥镇南石村支部书记、村民代表共谋“三农”发展,共话乡村振兴,成为探索乡村治理“共建共治”的一次生动实践。
     三是普法宣传进基层。常态化开展“银发先锋”、星星“典”灯、法官说法等普法活动,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去年来,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养老诈骗、全民防诈等普法宣传活动60余场次,送法进企业活动12场次,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解答法律咨询1800余人次,提供法律援助40余件。“星星‘典’灯”法治夜课进乡村、进校园活动,赢得村民、学校的广泛好评。
     四是案件回访进基层。院长发挥“头雁效应”和引领示范作用,通过“院长信箱”“开门大接访”、远程视频接访等方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各庭室深入村、社区,开展案件回访工作,主动深入“走访”案件当事人,摸排梳理问题,宣传政策法规,解疑释惑、疏导情绪,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电子杂志往期回顾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