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案子案情比较简单,走诉前调解程序既能节约您的时间,还能免除诉讼费负担。”“如果诉前调解不成功,可以再转立案,通过诉讼程序解决您的问题!”……在湖北省黄梅县人民法院立案大厅,立案窗口工作人员几乎每天都会主动向前来咨询立案的的当事人“推销”诉前调解程序,从而使诉源治理,成为破解人案矛盾的治本之策,减轻群众诉累的便民之举,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之道。
近年来,黄梅法院主动融入基层社会诉源治理“大调解”格局,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将诉前调解作为化解社会矛盾的“第一道防线”,推动形成“多元化解优先,法院诉讼断后”的全链条诉源化解机制,让矛盾纠纷有了更好的处理“归宿”,推动从源头减少诉讼增量。持续深入推进诉源治理,顺应时代所需、使命所在和群众所想、人民所盼。
谱齐“工作室+中心”协奏曲
“不到10天就解决了困扰我4年多的烦心事,还没掏一分钱,真心为法院的诉前调解点赞!为宛静工作室打call!”当事人项某将一面印有“人民法院 司法为民 高效解忧 温暖民心”的锦旗送到黄梅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毫不掩饰地向宛静工作室表达了言不由衷的感谢和认可。
2019年6月,集家事审判、速裁中心、诉前调解于一体的“宛静工作室”应时成立,员额法官宛静依托工作室开展民事速裁、诉前调解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2020年8月,“宛静工作室”被市妇联命名为市级“巾帼文明岗”,作为黄梅法院定纷止争的一张名片,它愈发闪亮。
2022年6月,为深入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贯彻落实省高院拉练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要求,黄梅法院诉前调解中心在县综治中心揭牌成立,城关法庭正式搬迁入驻依托诉前调解中心,与人民调解中心、九大行政调解组织对接开展多元解纷工作。
诉前调解中心的成立,为黄梅法院诉前调解工作开展再添助力,也为“宛静工作室”分流解压。“一个工作室+一个中心”在法院推进诉前调解工作中,齐头并进,相辅想成。
每周一是诉前调解中心最忙的时候,很多通过电话提前预约调解的当事人会在这天“扎堆”上门,调解室里的当事人走了一波,又来一波。“都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没想到当天来,当天就把事情解决了!有点不可思议!”在城关法庭和人民调解员的努力下,一起运输合同纠纷在诉前调解中心成功化解,从当事人前来咨询立案,到启动诉前调解程序,再到最后调解结案,整个过程仅耗时2个小时。“不用兜兜转转去法院打官司,坐在办公室就能调解,真好!”双方当事人由衷地说道。
“我们法庭6名工作人员忙起来水都没时间喝一口,但看到矛盾纠纷得到合理解决,当事人满意地走出调解室,我们再辛苦都是值得的。”城关法庭庭长梅景宏介绍道。
在宛静工作室、诉前调解中心的协同努力下,已有2000余件道交纠纷、离婚纠纷、劳务纠纷、金融纠纷等各类案件通过诉前调解程序化解,快速、高效的工作模式受到了当事人的一致认可和大力推崇。
奏准“法院+N”交响乐
为将纠纷化解在诉前,矛盾消除在萌芽,黄梅法院最大限度利用人民调解、行业调解等多方力量的专业优势和行业资源,全面提升诉源治理工作内外合力,变法院“单打独斗”为相关职能部门、基层单位的“联合作战”,推进矛盾纠纷“一站式”闭环化解。
依托宛静工作室和诉前调解中心,黄梅法院强化与工会、妇联、商会、行政机关、仲裁机构、公证机构、社会团体等沟通协调、联系会商,联合有关部门出台推进多元解纷文件,畅通非诉讼纠纷解决组织参与解纷渠道,实现了交通事故赔偿、劳动争议、拖欠农民工工资、房屋拆迁、物业管理等各类矛盾纠纷归口管理。
“疫情下大家都不容易,我们也不想到法院来,可这七八万块钱的工资是我们全家人一年多的盼头,如今却连个说法都没有!”在“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柯某等15名农民工无奈地和工作人员“吐槽”。考虑到该案涉及农民工人数众多,为尽快化解纠纷、案结事了,黄梅法院在收到诉状后,便将该案移送至“法院+工会”诉调对接工作室,采取诉前委派方式指定县工会2名调解员对此案展开诉前调解,最终促成双方当事人就还款方案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调解协议,包工头张某当场按照调解协议履行了部分还款义务。拿着到手的第一笔工资款和调解协议书,柯某等人安心地踏上了下一段奋斗之旅。
作为司法为民的窗口和助力乡村振兴的前沿阵地,人民法庭在诉源治理大格局中的作用更是不容小觑。通过坚持狠抓前端化解“止于未讼”、紧盯源头预防“止于未发”、攻坚诉讼终局“定分止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一公里内”解纷服务的便捷、高效、普惠、均等,使得多元解纷成为老百姓的第一选择,源头预防成为基层治理的首要考虑。
一起涉及51户村民共计150余亩土地的土地承包合同纠纷在孔垄镇掀起了不小的风波。当事人四处上访无果,纠纷愈演愈烈,既影响民生大计,又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在当地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该纠纷诉至孔垄法庭后,承办法官积极与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孔垄镇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主任蒋三华沟通联系,携手三哥调解室、镇司法所、派出所及黄梅县某律师团队共同对此案展开诉前调解,在多方不懈努力下,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成功化解一起群体性事件,获得了当事人和党委政府的高度好评。
坚持以服务基层社会治理为目标,将解纷工作深入基层“末梢”,黄梅法院强化人民法庭与基层党组织、基层政法单位、基层自治组织的有效对接,积极创建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推动司法力量向基层下沉,及时就地解决民间纠纷、化解基层矛盾x起,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近年来,“法院+工会+商会+妇联”“法庭+司法所+村委会”等“法院+N”多元解纷大格局正逐步形成,多主题调解室也如雨后春笋般“次第绽放”,既有效减轻了当事人诉累,又提高了纠纷化解效率,推动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唱响“在线调解+司法确认”暖心歌
在后疫情时期,互联网在矛盾纠纷调处过程中“大显身手”,依托智慧法院建设成果,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常态化活跃在群众身边。
“法官,我现在人在外地,一时半会赶不回来,明天的调解怎么办呀?”“从风险区赶回去还要被隔离,这前后得耽误多少天呐!”为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让当事人少跑腿、数据多跑路,黄梅法院大力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工作,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推动形成源头预防、非诉挺前,让在线调解成为人民群众化解矛盾的“第一选择”。
“真没想到,不用去法院也能处理纠纷,线上调解平台真的太方便了!”黄梅法院大河法庭联合当地司法所,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成功化解两起农业技术服务合同纠纷。一部手机、一个微信账号,便可通过微信小程序进入在线调解平台,足不出户就能化解纠纷的司法体验让当事人大开眼界。
“万一对方不按照调解协议还钱怎么办,我还得再去法院打官司吗?”担心签订的诉前调解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力,五祖法庭遂依据当事人的申请,对双方签字的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为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的成功化解再上“保险”。人民调解协议在线签订,司法确认裁定线上送达,通过“在线调解+司法确认”线上“云”接力,既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又确保了疫情防控背景下,当事人的诉讼权益得到保障。
自对接上线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以来,黄梅法院已邀请11个调解组织、73名调解员入驻,促进5263起纠纷成功化解,通过将调解员、调解组织等资源汇聚在线调解平台,有效将法院审判资源与社会调解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在线调解平台与办案平台、诉讼服务网、移动微法院等相关系统对接,为当事人提供在线咨询、评估、调解、确认、分流、速裁快审等一站式解纷服务,加快推动“共享法庭”全域覆盖。法院主动融入“党政领导、政法主导、社会协同、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治理格局,着力在诉前过滤易解纠纷,在诉中打通立审执破各环节,实现矛盾纠纷源头预防、诉前化解、闭环解纷。
蓝图化风景,浩然催鼓征。诉前调解,虽然冷落了“公堂”,却温暖了百姓的“心房”,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调解作为人民法院排难解纷、止诉息争的有力举措,不仅能节约司法资源,缓解法院案多人少的办案压力,还能实现情理法相融合,真正做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后续,黄梅法院将积极借力,紧紧依靠党委领导,推动构建诉源治理新格局;凝聚合力,实现全社会齐抓共管,不断激发诉源治理新效能;深挖潜力,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努力探索诉源治理新路径。继续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推进矛盾纠纷源头预防、诉前化解,让越来越多的当事人体验到“诉前调解”带来的红利。切实牵住压实前端社会治理责任的“牛鼻子”,撬动理念转变、制度重构和机制重塑;聚焦治理实践,深化与基层治理的良性互动、与解纷资源的双向赋能,持续擦亮黄梅“息事无讼”品牌!
(张飚 吴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