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证行医露马脚】讯问室里的灵魂拷问
"你有医师执业证书吗?"
"没有......"
"你曾因非法行医受过行政处罚,为什么继续冒充牙医诈骗老年人财物?"
"因为老年人牙齿都不好,而且他们的钱好骗......"
讯问室里,面对检察官的连续质问,犯罪嫌疑人郭某某、刘某某、张某某的供述令人心惊。这个由仅有小学文化程度组成的诈骗团伙,冒充鄂州市某知名医院牙科专家,流窜于鄂州市鄂城区碧石渡镇等地,专门针对老年群体实施诈骗。该团伙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渴望健康、认知不足等特点,通过发放宣传单招揽老年顾客,使用劣质"三无"牙粉、牙胶,诱骗老年人接受补牙、镶牙等服务,收取高额"治疗"费用后迅速转移,变换地点继续作案。受骗老人在补完牙的几天内,普遍出现牙齿断裂、假牙脱落、牙龈发炎等不良症状,不仅财产受损,更遭受身心双重创伤。
【抽丝剥茧锁证据】检察办案组合拳
在办案过程中,承办检察官抽丝剥茧,仔细甄别每一项证据,分析研判,一是依托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被害人陈述等证据完整还原"假资质-劣质修补-收取高额费用-转移阵地"的犯罪链条;二是联合侦查机关、卫健部门双重核查,确认涉案人员既无《医师资格证书》,也无《医师执业证书》。随着完整证据体系的构建,这起利用虚假医疗资质、劣质材料实施诈骗的犯罪本质被全面揭开,鄂城区检察院依法对该案提起公诉,该犯罪团伙主要成员郭某某、刘某某、张某某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至七个月不等,并处罚金。
【检察建议堵漏洞】构建医疗安全防火墙
鄂城区检察院在准确认定该诈骗团伙犯罪事实的基础上,深入剖析案件折射出的基层医疗监管薄弱等问题,通过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及时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定期完善对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资质审查机制,实行口腔诊疗耗材"溯源管理",开通老年人医疗咨询投诉专线,从资质审查、耗材监管、权益保障等方面构筑防线,督促相关部门加强对医疗市场尤其是医疗器械、口腔诊疗等领域的监管力度,从源头上防范此类医疗诈骗案件再次发生。
【多方联动筑防线】守护夕阳红健康权益
医疗诈骗不仅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更损害医疗行业形象,侵蚀医疗行业公信力。检察机关将持续保持高压打击态势,与公安机关构建协同机制,建立涉医犯罪线索双向移交的行刑衔接机制,形成打击合力;创新制作《老年人就医防骗指南》手册,并在社区开设普法课堂,通过行刑衔接、源头管控、全民共治,多维发力织密防护网,用检察履职筑牢健康防线,让"老有所医"更有保障,让"老有所安"更具温度。
【检察官提醒】
鄂城区检察院提醒广大市民,尤其是老年朋友,增强自我防范意识,看病就医务必选择正规医疗机构,一旦发现可疑的医疗诈骗行为,及时向检察机关或公安机关举报,共同维护安全有序的医疗环境和社会秩序。
1.看资质:正规医疗机构须公示《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操作医师必须持有《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
2.查材料:牙科耗材应具有医疗器械注册证,可扫码验证真伪。
3.存证据:保留诊疗单据、收费凭证及医疗材料外包装。
4.速举报:发现非法行医,请拨打12309检察服务热线。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诈骗老年人财物的,酌情从严处罚。
(邓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