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诉前调解程序既能节约您的时间,还能免除诉讼费负担。”“如果诉前调解不成功,可以再转立案。”在湖北省黄梅县人民法院,立案窗口工作人员几乎每天都会主动向前来咨询立案的的当事人“推销”诉前调解程序。
近年来,黄梅法院主动融入基层社会诉源治理“大调解”格局,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将诉前调解作为化解社会矛盾的“第一道防线”,推动从源头减少诉讼增量。
谱好“一个工作室+一个中心”协奏曲
“不到10天就解决了困扰我4年多的烦心事,还没掏一分钱,真心为法院的诉前调解点赞!为宛静工作室打call!”当事人项某将一面印有“人民法院司法为民 高效解忧温暖民心”的锦旗送到黄梅法院,毫不掩饰地向宛静工作室表达了感谢和肯定。
2019年6月,集速裁、诉前调解于一体的宛静工作室应时成立。2020年8月,宛静工作室作为黄梅法院定纷止争的一张名片,被评为市级“巾帼文明岗”。
2022年6月,黄梅法院诉前调解中心在县综治中心揭牌成立,城关法庭依托诉前调解中心,与人民调解中心、九大行政调解组织对接开展多元解纷工作。“一个工作室+一个中心”在黄梅法院推进诉前调解工作中,齐头并进,相辅相成。
每周一是诉前调解中心最忙的时候,很多通过电话提前预约调解的当事人会在这天“扎堆”上门,调解室里的当事人走了一波,又来一波。“我们法庭6名工作人员忙起来水都没时间喝一口,但看到当事人满意地走出调解室,我们再辛苦都是值得的。”城关法庭庭长梅景宏介绍道。在宛静工作室、诉前调解中心的协同努力下,已有2000余件纠纷通过诉前调解程序化解,快速、高效的工作模式受到了当事人的一致认可和大力推崇。
奏好“法院+N”交响乐
为将纠纷化解在诉前,矛盾消除在萌芽,黄梅法院最大限度利用人民调解、行业调解等多方力量的专业优势和行业资源,变法院“单打独斗”为“联合作战”,推进矛盾纠纷“一站式”闭环化解。
“疫情下大家都不容易,可这七八万块钱的工资是我们全家人一年多的盼头,如今却连个说法都没有!”在“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柯某等15名农民工无奈地“吐槽”。考虑到该案涉及农民工人数众多,为尽快化解纠纷,黄梅法院在收到诉状后,便将该案移送至“法院+工会”诉调对接工作室,指定县工会2名调解员对此案展开诉前调解,最终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调解。拿着到手的第一笔工资款和调解协议书,柯某等人安心地踏上了下一段奋斗之旅。
近年来,“法院+工会+商会+妇联”“法庭+司法所+村委会”等“法院+N”多元解纷大格局正逐步形成,为群众解民忧、暖民心的多主题调解室也如雨后春笋般“次第绽放”。
作为司法为民的窗口和助力乡村振兴的前沿阵地,人民法庭在诉源治理大格局中的作用不容小觑。
一起涉及51户村民共计150余亩土地的土地承包合同纠纷在孔垄镇掀起了不小的风波。当事人四处上访无果,纠纷愈演愈烈,既影响民生大计,又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该纠纷诉至孔垄法庭后,承办法官积极与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孔垄镇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主任蒋三华沟通联系,携手三哥调解室、司法所、派出所共同对此案展开诉前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获得了当事人和党委政府的高度好评。
坚持以服务基层社会治理为目标,将解纷工作深入基层“末梢”,黄梅法院积极创建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推动司法力量向基层下沉,及时就地解决民间纠纷、化解基层矛盾3000余起。
弹好“在线调解+司法确认”主旋律
在后疫情时期,互联网在矛盾纠纷调处过程中“大显身手”,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常态化活跃在群众身边。
“法官,我现在人在外地,明天的调解怎么办呀?”“从风险区赶回去还要被隔离,这前后得耽误多少天呐!”为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黄梅法院大力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工作,让在线调解成为群众化解矛盾的“第一选择”。
“真没想到,不用去法院也能处理纠纷,线上调解平台真的太方便了!”一部手机、一个微信账号,便可通过小程序进入在线调解平台,足不出户就能化解纠纷的司法体验让当事人大开眼界。
“万一对方不按照调解协议还钱怎么办,我还得再去法院打官司吗?”担心签订的诉前调解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力,五祖法庭依据当事人的申请,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为一起民间借贷纠纷的成功化解再上“保险”。人民调解协议在线签订,司法确认裁定线上送达,通过“在线调解+司法确认”线上“云”接力,让当事人的诉讼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自对接上线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以来,黄梅法院已邀请7个调解组织、60名调解员入驻,促进5263起纠纷成功化解。诉前调解,虽然冷落了“公堂”,却温暖了百姓的“心房”。
(吴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