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救助申请人何老伯的家离这里还有多远?”
“大概5公里路,约的是上午11点。”
“那咱们得赶快过去,出发!”
近日,这是烈日下,刚从司法救助申请人刘大姐家中走出的沙市区检察院司法救助办案组组员间的一段对话。
今年以来,沙市区检察院控申干警主动上门为案件受害人开展司法救助工作,坚持把检察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去,走好司法救助工作最后一公里。
在办理何某司法救助案中,何某年事已高,仅小学文化,子女在外务工,申请救助的相关材料无法自行准备。控申部门通过电话了解情况后,主动前往何某家中,帮助申请人撰写申请书,扫描身份信息,复印医疗费用相关材料。通过暖心的服务开启救助的同时,也拉近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在办理刘某司法救助案中,刘某因无法开具困难证明向检察官反映,控申部门积极前往社区,做好沟通协调,在社区同志们的配合协助之下,通过采取实地走访调查,对申请人家庭情况进行了核实。
在办理胡某司法救助案中,因申请人在广西的一家工厂打工,控申部门避开胡某的工作时间,采取网络,电话,邮寄等方式,线上指导其准备申请材料、做调查笔录,办理救助金发相关手续等,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司法救助的本质就是最大限度的帮助困难群众解决急难愁盼。因此,在办理司法救助案件时,要尽可能的服务群众,帮助群众,不给群众再“添麻烦”。
秉承将检察服务延伸到群众身边,不断提升群众检察服务体验的司法理念,今年上半年,该院控申部门共办理了司法救助案件15件,将18万余元的司法救助金发放到位。下一步,该院将开展司法救助回头看工作,通过电话回访,实地走访等形式,对此前办理的司法救助案件进行跟踪回访,看效果,找问题,促提升,走好司法救助工作最后一公里。
(杨颜吉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