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麻城市人民检察院召开2021年度工作总结暨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会后,该院各部门迅速掀起学习和讨论热潮,贯彻落实张军在全国检察长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基层检察院向黄冈市检察院报告工作会议精神以及检察长肖志飞2022年工作动员部署。
讨论会上,大家既找出自身的不足,也对院内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检察长肖志飞通过参与部门讨论的方式,上门为干警设立“个性化”目标。
一、制定工作目标,努力补缺漏
“你们要提高法律文书的质量,注重表述和隐私保护。”
“你对部门的考评细则了解吗?一定要结合上级院考评细则建立自己的工作清单。”
“下一步,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做好代表委员的联络工作。”
一个寒冷的雨天,一场打破常规、消除顾虑的大讨论在热烈上演。各部门人员结合自身工作找短板、查弱项,摩拳擦掌准备在新的一年大干一场。
肖志飞在听取参与第一检察部、第二检察部和未检办的联席讨论发言后,肯定了大家敢剖析、讲真话的精神,同时将大家针对自身提出的问题,总结为刑事检察部门需要克服的十个问题,即:能动司法坚持不够、求极致精神不强、探求事实真相的渴望不强、引导及补充侦查效果差、证据审查不细致、法律的理解与使用不当、检察官联席会流于形式、针对不起诉案件的释法说理不足、法律文书质量不高。希望大家能够经常问自己两个问题:办理这件案件,我需要做什么;办完这件案件,我还需要做什么的。只有做到工作任务了然于心,工作提质落实到位,才能真的算履职尽责。
二、掌握工作方法,“巧干”出成效
“有时候觉得事情都做了,部门人员都很辛苦,却没有取得好的效果,感觉有点挫败感。”第一检察部副主任方晨说道。
“干事不仅需要苦干,还要懂得巧干。”肖志飞检察长强调。2021年,麻城市院全年共受理批捕起诉案件1437件1852人,全院干警干的很苦很累,但是光“苦干”还不行,要懂得“巧干”,才能提质增效出成绩。
一是强化能动意识,以理念更新彰显检察温暖。检察官是维护社会多重利益角色的扮演者。其不仅是个案正义的保卫者,也是社会宏观利益的宣导者。检察官在个案审查起诉中,需要思考伦理道德、公共政策、社会期待等情况。因此,要准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坚持少捕慎诉慎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就要坚持“轻轻”“重重”的法律适用原则,该严则严、当宽则宽,广泛开展公开听证、羁押必要性审查等工作,对一些社会危害性不大、主观恶性不深的轻微刑事犯罪,依法作出宽缓处理,从而减少对抗,促进和谐,化解矛盾。?只有牢牢站稳人民立场,我们的工作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这是最重要的实效。
二是强化主导意识,以主动履职提升办案质效。在立案前、报捕前、移送审查起诉前诸环节中就案件证据收集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咨询,将问题解决在受理之前。就重大、疑难复杂、有较大影响的案件提前介入,对证据收集、侦查方向等提出意见。
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将案件退回补充侦查时,应就该案补充侦查提纲将补充侦查事项逐一分解,每个事项有针对性的列明办案指导意见及相关司法解释,并在送达退侦文书前先与办案机关口头沟通,杜绝“文来文往”、“一退了之,不观后效”的情形出现,更大限度减少“案件比”。
三是加强内部团结,以检察合力谋求更好发展。众人拾材火焰高。检察工作不是单打独斗,不能在院内互设壁垒,导致工作难以开展和推行。今后,要构建和维护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整合全院力量,优化工作流程,实现优势互补、信息资源共享的检察合力。
四是加强创先争优,以检察品牌展示工作成绩。很多时候,我们的工作对于社会公众来说,存在着不了解、不熟悉甚至不认可的问题,这就需要将品牌理念引入了检察工作实际,将打造检察品牌、增强检察各项软实力作为实现社会广泛认同的基石,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成为提升社会公信力的依托。
今年该院将聚焦品牌打造,力争打造四项精品,即:精品典型案例、精品检察建议、精品法律文书、精品调研文章。各位分管检察长及班子成员要切实履责,该出面时要出面、该协调时要协调,解决好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中层干部、普通检察干警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汇聚强大工作合力。各业务条线要结合实际创新特色亮点,抓好“一部一品”,全院集合起来就能“花开满园”。
参与讨论的干警纷纷表示,本次大讨论是一次以“改革”和“创新”为基点的思想大解放活动,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麻检人敢闯、敢想、敢干的优良传统。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结合讨论要点形成一批优秀成果,为麻检重回第一方阵,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谢易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