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主办: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指导协办:中共湖北省委政法委员会出品: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法治导读:
“三重境界”守护大写的中国“V” ——郧阳检察助力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保护纪实 武汉都市圈检察机关大动作!九地在鄂州会签这份文件 武汉中院:以高质量司法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检察开放日+新闻发布会 零距离见证湖北流域综合治理成效 中央、省级媒体组团“打卡”!深挖十堰检察新闻“富矿”! 荆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平安建设工作情况 公安县:“两长”同庭履职,“亮剑”职务犯罪 唇枪舌战 精英对决丨荆州市检察机关公诉人论辩赛精彩来袭 2022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评选揭晓 “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40件参选案例
咸安区横沟桥镇:果香花韵里的振兴之路
2025-09-17 10:09:33 来源: 点击: 0
       “果香”盈枝、“花香”漫野、“诗香”沁心的画卷在咸宁市咸安区横沟桥镇徐徐展开,映衬着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横沟镇犹如一颗璀璨明珠,散发着独特魅力。它地处交通要冲,京广铁路与武咸城际铁路在此交汇,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成为连接外界的重要纽带。河湖密布造就了“千桥之乡”的美誉,桥梁成为这里最寻常的风景。镇名源于横沟之上的一座明代单孔石拱桥,悠悠岁月里,这座桥见证了横沟桥镇的兴衰变迁,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与情感。
       横沟桥镇,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在时光长河中历经蜕变与新生。从古朴小镇到现代城镇,每一步发展都留下深刻印记,如同一首壮丽的诗篇,奏响了时代最强音。
       果香,甜蜜产业谱写富民新篇  
       夏日的晨光唤醒横沟桥镇杨畈村的果园,火龙果、无花果、阳光玫瑰等鲜果缀满枝头,织就缤纷画卷。馥郁果香漫溢乡野,吸引八方游客循香而至。采摘园里欢声涌动,人们挎着竹篮穿梭藤架,指尖触碰饱满果实,笑容在绿叶间绽放。  
       昔日的杨畈村守着传统作物度日,村民们在土地上挥洒汗水,却难改生活困顿。转机始于村镇干部的远见——他们勘测水土,发现这里的光热与沙壤竟是水果生长的天堂。一场"果园革命"的蓝图就此铺展。  
       创业维艰。面对村民对资金风险的犹疑,村干部率先垦荒试种,引进脱毒种苗,研习滴灌技术。政府送来及时雨:专家驻田指导,政策贷款扶持。当首批无花果挂出紫红灯笼,观望的农户终于接过栽苗的锄头。  
       五年耕耘终成气象。"十里果乡"品牌崭露头角,18家合作社星罗棋布,1800亩果园翻涌绿浪,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果篮盛满的不只是甜蜜,更载起乡村旅游的兴旺。采摘季的车流蜿蜒如龙,农家灶台飘起腊肉香,民宿窗棂透出温暖灯光。产业链条延伸处,村民的钱袋与笑容一同鼓起。  
       横沟桥镇的振兴图景正在绵延。邻村的山坡栽满蓝莓,河湾种上猕猴桃,特色果园如明珠散落。这些缀满枝头的累累硕果,既是大地对勤勉的犒赏,更是新农人智慧的结晶。当传统农耕转身现代农业的舞步,果香浸润的沃野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隽永诗行。
       花香,生态之美绘就如画风景
       春日,横沟桥镇孙田村的千亩油菜花海金光潋滟,如大地铺展的鎏金锦缎。清风徐来,花枝轻颤,馥郁芬芳弥漫四野。这自然馈赠的馨香,引蜂蝶翩跹,更招徕无数游人驻足流连,镜头里定格满目金黄。
       昔日的孙田村,曾是贫瘠荒芜的革命老区。为激活乡土生机,村庄深掘土地潜力,选定油菜种植作为破局之钥。经科学规划,兼具观赏价值与经济效能的油菜在此扎根。每逢花期,金浪翻涌的田野便化作欢乐场域,游人在此饱览胜景、品味乡肴,沉浸于独特的田园诗韵。
       横沟桥镇的生态画卷不止于油菜。玫瑰、百合、郁金香在邻村次第盛放,织就斑斓的鲜花走廊。这些摇曳生姿的精灵,既扮靓了阡陌巷陌,更催生精深加工产业——干花制品与花卉精油延伸产业链条,为村民开辟致富新径。
       今日的花香小镇,跃动着生态与人文的双重脉搏。人与自然在此和谐交响,生态之光照亮每寸乡野。横沟人用勤劳双手,在古老土地上绘出绚烂新图景,让沉睡的乡土焕发灼灼光华。
       诗香,文化传承奏响时代强音
       在横沟桥镇,诗香弥漫在每一个角落。这里是“中华诗词之乡”“中国楹联文化镇”,诗词文化源远流长。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农家小院,都能听到村民们吟诵诗词的声音。
       走进横沟桥镇综合文化站,仿佛进入了一个诗词的世界。这里有书画展览厅,墨香扑鼻,一幅幅精美的书画作品展示着村民们的艺术才华;这里有农民诗社,诗人辈出,他们用手中的笔,描绘着横沟镇的美丽风光、风土人情和生活变迁。

       横沟农民诗社不仅深耕传统诗词创作,更探索出“诗词+新媒体”的传播新路径。此外,诗社还发起“四季诗会”活动,春天在孙田村油菜花海中办“花朝诗会”,夏天到杨畈村果园里开“摘果吟哦会”,让诗词创作与农耕生活深度绑定,每年吸引近百名外地诗词爱好者专程来横沟交流。
       在横沟桥镇的乡村,特色书屋早已跳出“藏书阅读”的传统框架,成为乡土文化的“活载体”。栗林农家书屋春天举办“花漾书香读书会”,让村民在春天的氛围感受读书的魅力;袁铺知青实木书屋则推出“知青故事分享会”,邀请曾经在横沟插队的知青回村,在书屋的老槐树下讲述当年的奋斗故事。
       诗香,是横沟桥镇的文化灵魂,它让这片土地充满了诗意与浪漫。在诗词的熏陶下,横沟桥镇人民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丰富,他们用诗词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乡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诗词文化不仅传承了横沟桥镇的历史文脉,还为横沟桥镇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活力,特色基地点燃成长之光
       值得一提的是,横沟桥镇在文化与生态发展之外,更在青少年成长领域开辟新赛道——依托原栗林小学旧址,建成了全市首个专业射击训练基地。该基地打破传统校园场地局限,配备了符合国家标准的10米气步枪、气手枪训练靶位,配套专业教练团队与安全防护系统,既保留了校园的教育属性,又填补了区域内青少年射击运动专业训练的空白。
       基地自运营以来,不仅成为横沟桥镇及周边学校的“课外实践课堂”,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射击兴趣课、国防教育课,让孩子们在专业指导下接触射击运动,培养专注力与规则意识;此外,基地还对外开放体验项目,结合横沟桥镇的果香、花香旅游资源,打造“运动+乡村游”的新玩法,让游客在观赏田园风光之余,体验射击运动的独特魅力,进一步丰富了地域文旅业态,为横沟桥镇的发展注入了青春活力。
       蝶变,跨越发展书写时代华章
       如今的横沟桥镇,早已今非昔比。曾经尘土飞扬的小路已被宽阔平坦的沥青路面取代,杂乱无序的线缆悄然隐入地下,一盏盏崭新的路灯点亮了夜晚的归途。这座鄂南小镇,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完成着从“旧貌”到“新颜”的华丽蝶变。
       产业兴则城镇兴。横沟桥镇立足资源禀赋,深耕特色农业,打造集种植、采摘、观光于一体的水果花卉产业链,草莓园、桃林、苗木基地连片成势,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与此同时,横沟桥镇政府主动对接区域发展战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多家轻工制造、食品加工企业落户产业园区,工业经济实现从无到有、由弱渐强的突破。依托生态本底和文化底蕴,文旅融合步伐加快,农家乐、民宿集群、节庆活动蓬勃兴起,第三产业活力迸发,为全镇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基础设施是城镇发展的筋骨血脉。近年来,横沟桥镇坚持把民生需求作为第一导向,聚焦群众关切,精准施策补短板。2023年,累计投入超百万元用于镇区功能提升:550余平方米破损路面重获新生,52盏智慧路灯照亮夜行安全,弱电线缆“蜘蛛网”被彻底清理,两个现代化停车场新增70余个车位,有效缓解“停车难”。今年,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启动——横沟北路等三条道路人行道焕然一新,中心幼儿园建设稳步推进,孙祠港综合治理项目全面铺开,旨在根治内涝顽疾,提升防洪排涝能力。一项项工程落地,不仅改写了城镇面貌,更温暖了百姓心田。
       文明风尚如春风化雨,浸润着这片热土。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常态开展,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家风家训融入社区治理,文化礼堂里歌声嘹亮、书声琅琅。环境美、人心善、风气正,已成为横沟桥镇最动人的底色。
       这是一场静水深流的变革,也是一次破茧成蝶的跃升。横沟桥镇以实干作笔,以民心为墨,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奋勇前行,用一步一个脚印的坚实足迹,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高质量发展华章。未来已来,蝶变不止,一座更具韧性、更有温度、更富活力的现代化新型城镇,正在鄂南大地上加速崛起。
          (​彭生林)
电子杂志往期回顾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