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荆州区城南街道的白龙社区,网格员赵晓霜的身影总是穿梭于街巷之间。这个因古时“白龙桥”得名的社区,早已不见当年那座雕龙石桥的踪影,却多了位骑着电动车走家串户的“活地图”。她的车筐里装满了家长里短,记事本上记满了急难愁盼,在这片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土地上,用脚步编织出一张温暖的民生网络。
赵晓霜负责的第四网格,是白龙社区中管理难度较大的区域。这里既有白龙四组的原住居民,又包含一个还建小区和两个无物业、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的“三无”小区,共居住着880户2800多位居民。辖区内人口密度大、结构多元,特别是需要重点关注的9名精神障碍患者和91名高龄老人,让这个网格的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赵晓霜每天穿梭在这些街巷之间,用细致入微的服务温暖着每一位居民。
“晓霜,我这怎么认证不了啊,那我退休费还能拿得到吗?”今年4月,76岁的独居老人张奶奶焦急地打来电话。电话这头,赵晓霜一边轻声安抚:“张奶奶别着急,我马上过来帮您处理”,一边拿起电动车钥匙出了门。不到十分钟,她就出现在老人家中,耐心地手把手帮张奶奶完成了养老待遇资格认证。看着手机屏幕上“认证成功”的提示,老人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晓霜,我楼上的住户实在太过分了,噪音这么大,我家老人怎么休息!”6月底,一小产权房居民火急火燎给赵晓霜打来了电话。“您别着急,我马上到!”到达现场后,赵晓霜第一时间记录情况,寻找症结。
在走访中,赵晓霜了解到事情原委:楼上租住着一家五口,家中11岁的小男孩活泼好动,经常在屋内玩球跑跳。咚咚的声响让楼下独居的老伯夜不能寐,最终不得不搬离。得知这一情况,赵晓霜立即展开调解。她连续三天登门拜访,在她春风化雨般的劝导下,楼上家长最终为孩子划定了“安静时段”,楼下住户也承诺会友好相处。这场持续多日的邻里纠纷,在她的耐心调解下终得圆满化解。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句朴实的话语,是赵晓霜工作的座右铭。在她看来,一次养老待遇资格认证关系着老人的生计,一次邻里调解维系着社区的和谐,一次家访温暖着独居老人的心。她用“事事有回应”的承诺和“件件有着落”的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担当。那些走街串巷的脚印,那些深夜接听的电话,那些反复调解的纠纷,都在诉说着一个网格员的责任与坚守。
正是这份坚守,让小小网格织就了社区平安的大网。赵晓霜常说:“网格虽小,却装着千家万户的冷暖。”在白龙社区,像她这样的网格员还有很多。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矛盾,用责任守护平安。从政策宣传到隐患排查,从民生服务到矛盾调解,他们用“小网格”托起了“大民生”,让“平安”二字真正落在了社区的每个角落,写进了每位居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