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南塔社区,绿荫如盖的老树下,一张长条桌、几把木椅,便成了居民最常聚集的“议事角”。面对小区公共空间有限、场地资源稀缺的实际情况,南塔社区党委以“树多”为优势,延伸“大树底下的协商”平台,将议事厅“搬”到树荫下,把服务“沉”到居民身边,让“民事民议”与“便民服务”同频共振,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径。
“以前想反映问题,需要跑社区办公室,现在树下坐下就能反映!”7月7日下午,映月小游园的老树下,一场别开生面的“大树协商会”拉开帷幕。针对居民关切的“增设纳凉点”议题,社区党委副书记戴露牵头,10余名居民围坐成圈,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地面得做硬化,不然雨天积水难坐,座椅要选防腐木的,耐用还凉快,后期维护得定个轮流值班表。”……通过民主推荐,居民肖成龙等两位代表被推选为“议事联络员”,现场记录、梳理意见,形成初步方案框架。这场“无桌牌、无议程”的协商会,用“接地气”的方式让居民从“旁观者”变身“主人翁”,最终达成“在映月小游园增设纳凉点”的共识。
社区党委乘势延伸服务触角,将“协商议事”与“帮办代办”深度融合——树下不仅有“议事角”,还设立“流动办公桌”:每月固定“驻点日”,社区工作者、党员志愿者带着政策手册、办事清单“摆摊”,现场解答社保办理、老年证申领等问题,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收集需求后“跑腿代办”;遇到共性问题,如停车管理、绿化养护等,当场组织“微协商”,让问题“发现在树下、解决在当下”。“前几天我问高龄补贴怎么申请,志愿者当场教我填表格,隔天就帮着交到街道了!”78岁的王奶奶竖着大拇指说。
“大树底下的协商,不仅是一张‘议事桌’,更是一座‘连心桥’。自平台运行以来,已累计收集居民建议32条,推动解决纳凉点建设、楼道照明维等民生问题15件,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提升至70%以上。
从“单一议事”到“双融服务”,南塔社区用“树”的资源激活“治”的动能,让基层治理既有“精度”更有“温度”。下一步,南塔社区将持续完善“大树底下协商”机制,定期发布“需求清单”“服务清单”,推动更多部门资源、社会力量下沉,让每一片树荫下,都能开出“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花。
(王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