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上午,在麻城市妇幼保健院住院部二楼儿童康复科,一个2岁8个月的小女孩余意在治疗师李方圆的帮助下正一步步试探着往前移步,一步、两步……小余意的小脚渐渐有力,脚步逐渐平稳!终于,小余意离开李方圆的帮助,大胆地朝着外公走去。一次,两次……小余意如同一只欢快的小鸟追逐着外公、李方圆和她所熟识的每一位医护人员!一时间,所有在场的人都为她鼓掌欢呼!小余意会走路了!看着小余意撒腿欢跑的模样,她的外公乐得湿润了眼眶!
能走路,会说话,可以看着爸爸妈妈表达自己的意愿,对于一般孩子来说是正常不过的事情。然而对于小余意来说,这样的事情来得并不容易。
去年夏天,麻城三河口镇2岁多的余意在爸爸和外公的带领下到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求医。当时的余意特别认生,不和外人交流,不会说话,不能独立站立,只能爬行,运动发育落后。经康复科医师初步评估诊断为发育迟滞,建议进行系统康复治疗。由于余意家在乡镇不方便治疗,他们认为孩子大一点肯定会好起来的,考虑再三他们没有同意系统康复训练。随着时间的推移,余意情况并未见好转。为了孩子的健康,去年十月,他们家作出重大决定,在市妇幼保健院附近租住,由外公陪护余意专门进行康复训练。
入院后,科主任刘世超组织科室会诊,并为她制定详细康复训练方案。由李方圆和聂心悦两位年轻的治疗师为她进行运动训练和认知言语训练。李方圆和聂心悦都是95后,他们专业技术强,既有热情有爱心,又肯吃苦有耐心。
康复训练两岁多的孩子的确不是个容易的事情。初来时的小余意互动性差,自主运动较少,不配合,爱哭闹。如何让她配合自己进行康复训练?李方圆想了很多办法。他拿着玩具逗引着小余意,让她慢慢亲近自己,还常常买来小零食作为奖励鼓励小余意配合训练。
慢慢地,小余意和治疗师们熟悉起来。每天,李方圆医师通过肌肉力量训练、肢体训练、平衡协调训练等,辅助她跪位,站位,帮助她练习蹲起、悬吊,上下楼梯,单腿站立,独站支撑等运动训练。聂心悦医师通过语言指令,让余意辨别卡片,匹配,与她互动游戏来提高余意的认知理解水平。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的耐心训练和帮助下,小余意一天天在进步:她可以单腿站立了,可以独立支撑了,可以搀扶着动脚走一走了......如今的余意认知水平提高了许多,人也变得活泼开朗了。能进行一些简单的镶嵌板的匹配,可以指认一些水果,五官等,高兴的时候“爸爸、妈妈的叫个不停,还能可以独立行走十几米,扶扶梯上下楼梯,还可以用双手递接物品。
见到小余意的时候,她正在李方圆的带领下练习蹲、起。小家伙满脸笑容,兴奋地随着李方圆的指令一上一下,那种习惯于每天的训练呈现的自然和训练带来的快乐、进步让小家伙满脸炫耀。
李方圆说,每天不停地为孩子们做康复训练的确很辛苦,你得用上比普通小孩多几倍的时间去跟他们重复一些简单的事情。但这些用耐心、温柔和慈爱浇灌出来的孩子,却能给你带来更多的感动。你会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很值得!
是啊,当看到小余意张开双臂雀跃着扑入李方圆怀中的刹那,你就能感到那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温情与感动。
余意的外公看起来很朴实乐观。他说余意的母亲身体不好,奶奶年迈,余意的父亲外出打工维持生活,所以只能由他带着余意到医院治疗。他说,家里条件不好,但孩子事大,他相信没有什么困难挺不过去的。所以他非常配合康复师,每天回家后还让孩子继续练习,他相信努力总会有回报的。言谈中他说的最多的是感谢所有为余意付出辛勤劳动的康复治疗师和医护们。
儿童康复科护士长董娇红深有感触地说,因为先天或后天的因素,导致了在科室进行康复治疗的孩子们一些发育、智力、语言、认知等方面的障碍。这些孩子特殊,家庭也特殊,所以大家在为这些群体服务的时候就会更有爱心和耐心。虽然科室很多人员年轻,但他们非常敬业,富有同情心,特别有爱心。他们一直将这里的孩子当家人来对待,除了耐心帮助他们治疗,大家给与这些孩子和家庭更多的人文关怀。护士曾红妹常常为孩子们买来零食和牛奶;有的老人不会骑车,护士吴庆红下班后送他们回家;看到一位求医孩子家庭困难,大家把自己孩子衣物及日常用品整理几大包送给他;有的家中老人生病,孩子训练无人照看,大家就帮忙照顾;有的新手妈妈不会照顾孩子,大家手把手教她换尿不湿、喂奶......久而久之,医患处成了一家人,孩子们对老师们也特别亲热和依赖。由于需要康复治疗的孩子多,科室人员都会自觉提前上班,推迟一两个小时下班更是家常便饭。
言谈间,一位做完训练的小女孩拉着李方圆的手不肯回家。一旁的奶奶满脸无奈地说,现在跟李老师最亲了,在家总吵着找李老师,还要把家里的东西带给老师吃。随即奶奶又满脸含笑地说,老师们对孩子那真是没得说,比她爸爸妈妈还细心,就是针灸理疗也很坚强从不哭闹。看着孩子一天天的康复,别提心里多高兴了!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康复的意义在于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受损或丧失的功能。儿童康复就像是一场长跑比赛,唯有坚持不放弃才会有希望。只有医患及家属之间的高度配合,才能达到更理想的康复效果。我们每一位康复治疗师会尽全力帮助每一位病人早日重回生活、重返社会。作为一名康复人,庆幸自己有能力可以为他们做点什么。”康复科主任刘世超如是说。
据了解,麻城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自2022年搬迁以来,每天住院病人达60余人。为减轻残疾康复儿童家庭经济压力,市妇幼保健院将患儿在医院治疗训练产生的自费部分费用给与相应补贴。日前,黄冈市残联对市妇幼保健院申报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进行复核,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有望得以实施。
在妇幼保健院迈开人生第一步的小余意,祝愿你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顺,走得更远!也祝愿那些被天使吻过的孩子能在这里启航,张开双臂拥抱美好的明天!
(余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