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重要载体。进入新发展阶段,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荆州市中心医院(下文简称“荆医”)高质量发展足音铿锵。
十年间,挂号大排长龙、看诊一拥而上、检查东奔西跑等人们对大医院的固有记忆,正在慢慢淡去。
取而代之的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焕然一新的“一院两区”、不断夯实的医疗根基、持续提升的服务水平、便捷高效的智慧服务……
细节的变化,见证了荆医积极践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使命,始终保持“赶考”心态,开创高质量发展新气象的清醒和坚定。
举旗定向
强化党建启航新征程
“我们始终把党的建设融入医院的发展大计,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通过构建‘五力’党建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党建引领作用。”荆医党委书记黄双龙说。
在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和深化医改要求、构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发展格局中,荆医积极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突出“引领力”,明确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巩固“凝聚力”,推进党建业务融合;强化“推动力”,营造创先争优的发展氛围;落实“保障力”,增强党建工作基础保障;树立“约束力”,强化制度严格考核管理。

▲该院党委书记与科室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
近年来,荆医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严格执行党委议事决策制度、“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坚持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工作原则。正是有这样的核心统一,改革转型的发展路径才能一以贯之,由此走出独具荆医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支部随着专科建,党建展现新作为。荆医的改革与发展、追赶与超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至关重要。近年来,荆医抓基层、强基础,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激活“神经末梢”,畅通“毛细血管”,形成了“一组织一特色”“一支部一品牌”的基层党建新生态,打造了一批支部堡垒作用强、党员先锋作用好的党支部。

▲2020年赴武汉支援金银潭医院的三人医疗组成员火线入党
将“清廉”融入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全链条、各环节,荆医党委坚持党建引领,从风险处着眼、从细微处入手,着力打造“政治生态好、廉洁状况好、医德医风好、群众评价好、发展势头好”的清廉医院,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廉”动力。
耕耘不辍,硕果累累。近年来,荆医党委被授予“湖北省抗击新冠疫情先进集体”“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坚持党建带团建,荆医团委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荆州市中心医院检验医学部主任李承彬带领的援沪核酸检测医疗队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今年5月,按照市委工作安排,荆医党组织关系划转至长江大学党委,荆医正式成为长江大学直属附属医院。医院党建工作继续凝聚起乘势而上的力量,翻开崭新篇章。
深耕不辍
区域中心构建新体系
2020年,作为荆州市重点民生工程,肩负补齐医疗服务“短板”、盘活医疗资源、优化医疗机构布局的使命,荆医荆北院区正式运行。从此,荆医进入“一院两区”服务和发展新格局。
荆北院区一期,以外科系统、妇儿、急诊等专科为主,开放床位数 1600 张;智能停车场设置地下车位 1280 个、地上临时停车位 600 个,停车无忧;气动物流系统,药品、标本等各种物资通过管道自动传送;交通布局明晰,做到人车分流、洁污分流、医患分流…… 硬件条件实现“华丽蜕变”,也让荆州首个“鲁班奖”从图纸变成现实。
城中院区聚焦内科系统和肿瘤、康复等专科,通过适度改造扩充,有效释放空间。

▲夜晚熠熠生辉的荆北院区全貌
荆医“一院两区”运行两年来,最高峰时,单日门诊量超过 6000 人次,单日住院量超过 3200 人次,单日手术量超过 200 台次,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就医需求。
优质资源扩容,实现质量提升。不少群众说:“敞亮的新院区,更敞亮了患者的心。”
随着分级诊疗的推进,荆医作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承载着越来越多疑难危重患者救治工作。围绕“大急救”“学科中心化”理念,利用多学科协作优势,荆医建设运行了国家级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并全力推进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创建。“五大中心”建设,正加速荆医向三甲医院急危、疑难、重症诊疗要求的归位。

▲神经内科专科联盟授牌公安县人民医院
与此同时,荆医通过组建紧密型医联体、专科联盟、结对帮扶、远程医疗等形式,将优质医疗资源和专家经验下沉,提升基层医生的专业水平和患者对基层医生的信任度,逐步构建覆盖广泛、功能强大、医疗重心向下延伸的“医联体生态圈”。
锚定创新发展,将“科教协同”作为战略支撑写进医院“十四五”规划。今年5月,荆医正式成为长江大学直属附属医院,自此,更加开放地共享院校资源——
通过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多渠道深度合作,构建全新科研体系,突破科技创新驱动和转化瓶颈,实现荆医综合实力和学术影响力的整体提升。
以临床学院向附属医院转型为抓手、以临床医学博士点建设为具体举措、以建设高水平医学教育为最终目标,荆医进一步推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突破,探索人才队伍建设新路径。
坚守初心
医疗服务引领新趋势
以学科创新扎牢高质量发展根脉。荆医提前布局规划学科建设,医教研协同发力,实现“重点学科优先发展、新兴学科快速发展、基础学科持续发展”。
瞄准重大疾病临床需求,打造优势学科集群;打造一体化急诊急救体系,构建多学科联合诊治模式,急救绿色通道不断提速;坚持“外科手术微创化、内科治疗介入化”发展策略,重点发展四类手术、介入手术、微创治疗,以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手术运用率达到90%……

▲高难度手术在荆州市中心医院屡获成功
在荆医,胸痛中心、高级卒中中心、房颤中心、心衰中心、心脏康复中心,越来越多的疾病诊疗中心进入“国家队”;80%的临床学科在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榜上有名;医院因优质医疗质量获“荆江质量奖”提名奖单位。此外,医院还牵头24个市级质控中心,为各学科提供提升医疗质量“荆医方案”。
以技术创新突出高质量发展优势。独立开展“Ⅰ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等 80 余项高难度手术及操作;ECMO投入使用并独立开展多项高难度手术,疫情期间创造连续使用 43 天后成功撤机并康复的奇迹;“造血干细胞治疗技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等医疗技术蓬勃开展……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荆医开展新业务、新技术 579 项,体现了医院医疗技术难度指标不断攀升、持续向好。

▲荆州市中心医院获得全国市场质量信用A等用户满意服务授牌
以服务创新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落实“323攻坚”行动,荆医主导的“幸福呼吸”、“心电一张网”基层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防治培训等工程渐次落地;搭建急救网络,强化MDT模式,畅通一体化快速综合救治生命通道,提升区域内协同救治能力;提高护理服务人文内涵,落实个性化管理方案,拓展延伸医疗服务……不断升级的医疗服务,持续改善着群众看病就医体验。
以智慧创新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网上预约就诊、互联网医院、床边出院一站式结算、智能化药房、机器人精准发药、气动物流精准配送……在国家卫健委组织的移动互联网满意度调查中,荆医门诊患者满意度位列全省第五。智慧医院、远程医疗、互联网医疗等信息化支撑,在荆医高质量发展路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精准落子
现代管理提升新效能
作为深化医改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政策要求公立医院必须做好“现代医院管理”的命题作文。
提质增效、降本控费、在坚持公益性前提下加强运营管理、入选省级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荆医的管理改革实践,凝结着对新发展格局的准确把握,推动着新发展蓝图加快绘就。

▲分布式能源站赋能医院可持续发展
制度先行。近年来,荆医发动全员广泛参与、先后召开多次会议,制定完成《医院章程》,建立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体系。
成本管控。全面实施预算管理和成本管控制度,加强采购内部控制。医院医疗行为进一步规范,也提高了成本管控效率。
创新管理。实施药品集中配送,降低虚高药价;深化银医合作,门诊收费全托管;运行分布式能源站,赋能可持续发展……运营改革、收费改革、能源改革,一次次革故鼎新的探索,是荆医运行现代医院管理、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演绎,更为全市乃至区域内公立医院改革贡献着“荆医智慧”。
2019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启动。按照医疗质量、运营效率、可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4个维度,荆医逐一逐条落实“国考”各项工作,确保医院发展势头稳步向好。
挥舞“国考”指挥棒,荆医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加强和完善综合目标考核、精细化管理、质量内涵建设,形成医护人员添活力、医疗保障可持续、医院发展有后劲的高质量发展体系。
随着大数据技术发展,全面覆盖的现代医院管理体系将持续激发荆医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医院在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道路上,迈出奋进新时代的坚实步伐。
主动求变
聚焦改革激活新动力
把重点领域改革作为“关键一招”,荆医聚焦发展所需,强化人事改革保障;聚焦上级部署,抓好医保支付改革落地;聚焦群众所盼,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激活了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将科技兴院作为医院发展的支撑点,把人才培养作为医院发展的根本。近年来,荆医培养、引进博士、硕士等高层次高水平人才 300 余人,助力人才储备效应持续释放。

▲高端人才团队勇扛医院科技创新大旗
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医院制定切实可行的高层次人才激励措施与考核办法,同时积极争取上级人才项目和人才政策。医院集中优势资源,激发人才科研创新热情、创新活力,支撑事业发展。
随着卫生高级职称评聘权限下放,荆医建立起量化评价的高级职称自主评聘模式,职称管理实现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的根本转变。今年,按照合理计划“余量”、努力盘活“存量”的思路,医院再次修订《高级职称量化评分表》。指标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进一步提升,得到全院干部职工的广泛拥护。
聚焦行业领军人物、知名专家,发挥带头作用和资源优势,近年来,荆医建设“神经内科龚道恺工作室”“泌尿外科周家杰工作室”,成为荆州首批“荆楚名医工作室”;产生了湖北省医疗领军人才、湖北省拔尖人才、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荆楚名医等高层次人才,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锚定医改深水区,医保DIP支付方式改革也在荆医加速推进。
DIP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荆医高度重视,迅速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完善以提高诊疗水平、提升服务效率、调整收入结构、优化病种结构、调整学科结构为体系的顶层设计。

▲国家DIP调研评估组检查指导荆州市中心医院相关工作
将控费增效与质量提升两手抓,今年上半年,荆医出院患者人均费用同比下降0.81%,出院患者人均药品费用下降8.58%,平均住院日下降0.5天……
医保支付改革稳步落地,促进了医院医疗服务行为不断规范,管理效能持续提升,从根本上保障了群众的健康需求。
以人为本
深化内涵建设新文化
文化如炬,照亮前途。作为全国文明单位,荆医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医疗设备、医术水平等医疗硬实力,更依靠杏林春暖、医者仁心的文化软实力。

▲贴心服务老人跨越就医数字鸿沟
倡导“以人为本”的服务文化。启动便利老年人就医专项行动,开设“朝夕相伴”助老门诊,被省卫健委评为“我为群众办实事”便利老年人就医工作优秀单位;开展日间病房,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推进“双优化”专项治理,开展“下沉门诊、为民服务”志愿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荆医积极开展优质服务提升工程,持续拓展延伸优质医疗服务的内容、范围,满足更多患者的多元需求,提升着民生“温度”,更增加了幸福“热度”。

▲为偏远区域患者提供腹膜透析液送货上门服务
弘扬“大医精诚”的公益文化。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从鏖战疫情一线到守牢常态化防线,从全民核酸到疫苗接种,从陵水岸边到天山脚下,从黄浦江畔到青藏高原……荆医广大医务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这正是医院优秀文化滋养精神、凝聚力量、提升战斗力的生动写照。文明创建、对口援建、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科普宣传、公益义诊……以公益为魂,“人文荆医”不改初心,始终引领着社会文明,彰显着荆医人的使命担当和深厚情怀。

▲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探索“幸福荆医”的精神文化。近年来,荆医不断强化文化引领,构建职工关爱体系,塑造了荆医独特的团队文化。推进青年文化建设,结合“五四”青年节、“5•12”国际护士节等节点,开展青年联谊会、大医讲堂、男护士座谈会、“心灵家园”读书会等;借力岗位竞赛平台,开展岗位技能竞赛活动,激发员工的“大医精神”;结合情景党课、廉政文化等“红色教育”,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党性意识;依托各种俱乐部团队,组织形式多样的职工活动,推动“和谐荆医”建设……在促进职工凝心聚力、敬业奉献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职工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回首来路,高质量发展是对医院工作方方面面的总要求;眺望前方,高质量发展是深化医改的实践探索,是实现医院“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的根本路径。
长江大学副校长、荆医院长毛精华表示:“我们将不断开创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努力推动医院综合实力走在全省前列,切实担负起区域民生保障重任,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新贡献!”
(朱飞 涂伟 胡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