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是必要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实际,适时、恰当地将传统文化例如岳飞文化引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岳飞文化;道德与法治;有机融合;
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历史长河的洗礼和沉淀,中华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人类文明史上仍然占有较高的地位,并且对一代代的中国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岳飞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财富。在新修订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融入岳飞文化,借助传统经典故事和现代道法教学可以使道德与法治课堂生动有趣、大放光彩。
一、深挖现代教学题材,引入传统经典故事
教材是文化的载体,教学的工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有效梳理现代和传统文化,有意识地为学生灌输岳飞精神文化。小学生知识经验缺乏,辨别是非能力弱,正处于思想启蒙阶段,教师要抓住这个关键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和法律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拓展到社会热点现象,引入课堂让学生讨论分析,潜在培养发展学生对道德和法治的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对遭遇的道德和法治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思考,在此基础上矫正自己的行为。同时,可以引入中华传统故事例如《岳母刺字》,不仅有助于学生培养亲情意识,还能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形成责任担当意识。
二、创新教学教研方法,联系课堂与生活实际
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新环境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所以教师需要强化自身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将课程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增强教学感染力。道德与法治课堂不是枯燥乏味的思品课,教师需要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如临其境的情境,直面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困惑,激发学生心理内部矛盾,启发学生自主进行道德评价和价值选择,从而使学生在道德成长过程中体验到德育和法治的意义。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载体和有效资源,精心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比如黄梅县岳飞小学师生利用法庭开放日,受邀走进大河法庭,模拟开庭审理一起校园欺凌纠纷案。并且应邀请,岳飞小学与大河法庭干警联合将《模拟法庭》节目搬上了校六一文艺汇演舞台,以别具一格的宣传方式将法治理念尽细微、入人心,为平安校园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这种以模拟审理、小品、话剧、演练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创新方式,确实对学生视听感官直接冲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增强了未成年人法治意识,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法治扣子”,让法治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三、建立奖惩评分考核制度,坚持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好的制度可以规范学生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格,增强学生个人和集体荣誉感。确定德育与法治责任目标,着重抓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加强对学生课堂纪律、常规、礼貌、卫生和劳动等九方面基本行为准则的教育。岳飞用家风家训管理岳家军,我们也可以按制度管理班级,分组对组员行为进行评分,良好加分违反扣分,每月评选小岳飞榜样之星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个别学生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又要辅之必要纪律约束。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是体现了榜样言行对学生的影响。岳飞的精忠报国,讨伐女真的事迹为岳飞小学师生树立了典范,指出了示范,通过评选学生中的好榜样,可以激发学生敬慕榜样之情,引导学生学习榜样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四、坚持课内与校外学习,劳动与实践活动统一
常言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在强调学生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学生直接通过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社会调查、校外实践活动方式,从而认识客观世界中的作用。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就是强调学习过程,做到知行统一,从学习到思考、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需要引导学生把课堂理论学习与课外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加深认识,增强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课外与校外活动、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都是学校教育体系的一部分,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为此岳飞小学开展了“小岳飞”帮助妈妈炒菜、洗衣服劳动之星活动,“小岳飞”交通宣传员服务周活动,“小岳飞”与城区三小交流学习活动等等。通过以上集体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风尚,特别是培养了学生识别是非能力和互助友爱、团结合作、纪律性和责任感等良好品质。
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将道德与法治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对法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强调了传统德育和法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教师只有不断提升教学综合能力,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知识融会贯通更好地应用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洪小英 刘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