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清晨,微寒伴着小雨,路中心的岗亭边,“执法蓝”正在引导往来车辆和人员,查验健康码、行程码、核酸检测结果。和前几天一样,荆州经开区综合执法中心的14名执法“铁军”的24小时轮班值守就这样开始了。
为坚决贯彻落实荆州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严防外溢、严防输入、严防扩散”的防疫工作要求,荆州经开区强化辖区各交通点位管控,执法“铁军”闻令而动,闻令快动,24小时轮班值守,筑起了一道坚固的疫情防控“蓝色屏障”。

“再难也要守住”
荆监一级公路上的花湘村值守点,是周边地区进入荆州经开区的交通要道和第一道关口,自设置值守点以来,荆州经开区综合执法中心就一直承担着24小时配合维护秩序和协助对过往车辆、行人进行查验的任务。
10月1日,当得知该值守点需要增派人员时,该中心三大队副队长王强就和同是综合执法队员的弟弟王波一起主动请缨,前往该点位值守。王强介绍道,连日来,值守点按照8:00至16:00、16:00至00:00、00:00至8:00三个时段,采取3班轮值,实现无缝对接。
“您好,请出示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您好,请出示通行证。”
“请您按防疫政策执行。”
“在时段上无缝对接,在检查中不漏一车、不漏一人”。王强说,只要是过往车辆和人员,队员们都会拦停,检查通行证,对没有通行证的车辆,严格检查司乘人员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查验行程码和健康码,核对车门封条是否完好,仔细盘问,确认司乘人员中途没有下车才会放行。
检查卡口值守工作持续时间长,每天都在连轴转。一上午,查验、盘问、劝导,队员们已经口干舌燥。
“晚上值班,车少,是不是可以睡觉休息?”面对当地群众志愿者的问题,王强坚定地答:“不可以。”
气温骤降的秋夜,寒意袭人,在路灯下,“执法蓝”犹如钢铁般直立。
每见此景,周边的群众志愿纷纷竖起大拇指:“他们用身躯与责任在防疫‘前沿阵地’筑起铜墙铁壁,守护我们的家园。”
“这里是人员、车流的交汇处,情况复杂。”王强说,即便是夜里,我们也要瞪大眼睛,打起精神,为了阻断病毒传播,再难也要守住。

“也是企业护航员”
深圳大道延伸线,也是24小时值守点。
“我们一直在这里,疫情前我们作为散流体专班值守,现在我们是‘防疫员’,是‘清道夫’,也是‘企业护航员’。”值守该点位的经开区综合执法中心三大队副队长高峰介绍道,这里一共8人,6人分三班24小时在岗亭值守,2人在外巡查巡检。
这条路与沿江路交汇,连接着长江沿线10多个货运码头,分布着建华管桩等30多家重点企业,是企业原材料运入和产品运出的重要通道。
白天,队员们开展常规值班,做好过往车辆的检查登记,巡检路面上是否洒落异物,保持道面干净,以免损伤企业运输车辆,为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夜间,队员们在值守点执勤的同时,还要在线上值守,继续护航企业。
“昼夜之交,是货运港口发货下货的高峰期。”执法队员说,我们搭建企业交流微信群,线上值守,提前获知企业货物收发状况,提前抵达港口,既查验相关人员核酸证明和行程码、健康码,还为企业按防疫规定做好协调服务,帮助他们顺利地将货物送到目的地。
“白天黑夜连轴转,你们辛苦了!”
“执法铁军,不说苦和累!”
一夜繁忙,黎明即起。进出的车辆和人员变得稀疏,此时,值守的同志们依然毫不懈怠,那一抹深蓝色,在熹微的晨光和明亮的路灯下,显得坚毅而挺拔。
(蒋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