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兴垸村位于石首市东升镇东北面,背靠长江,距镇中心约8公里,是全市绿化造林村。版土面积7平方公里,全村下辖20个村民小组865户3380人。
近年来,范兴垸村坚持党建引领,抢抓发展机遇,主动作为,自我造血,在“三资”(农村集体经济中的资金、资产、资源)方面探索发展路子,倾力打造“绿满渠滩强村,酒香万家富村,改善民生兴村”。2021年,范兴垸村集体经济积累达700余万元。
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唤醒“休眠”沟渠资源,发展“林水”结合集体经济
盘活村所有荒芜沟渠资源,探索集体疏洗、种树与村民“三七”分成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007年,该村将所有沟渠疏洗一遍,方便群众生产用水,然后考虑到发展经济,决定在沟渠两旁栽意杨树,并与村民签订协议,树苗的生长和养护由所在责任田旁的村民全权负责。
在树苗生长1年、5年、10年的3个时间节点,以每次每棵树木10元标准依次给村民发放看护费用(村民每棵树木获利30元),10年后,村集体将林木以每棵100元左右的价格卖出,基本实现村民与村集体“三七”分成。2017年、2018年,范兴垸村“十年育树”大计迎来第一个验收节点,卖树收入达230万元,除去付给村民的分成外,村集体还净增收入160余万元。2019年,该村乘势而上,在村里的9条沟渠边又栽上意杨树苗3万多根,并计划等村里的2000亩外滩承包合同到期后(2021年)全部收回产权,由村集体经营种树,预计可达收入3000万元。
中心渠沟渠林
变闲置房屋为陈酿阁,发展白酒产业
范兴垸村利用闲置房屋和技术优势,自种自酿红缨子高梁酒。2019年,农产品价格低,农民收入不高,为了创新增产增收,范兴垸村委一班人经过讨论,按照三百六十行不如烧酒熬糖的农谚,决定发展酿白酒产业,当年村集体种植60亩红缨子高梁,产高梁20000斤,酿白酒8000斤,当年销售收入达20万元,除去成本,净增收入达12万元。尝到产业的甜头后,2021年,该村集体又将效益低鱼塘改养甲鱼,预计每年可增收10万余元。

高梁种植基地 甲鱼池
银行存款资金入股生金,实现村集体资金保值增值
为实现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该村从村级积累中拿出部分资金入股工业园经营良好的企业,年底分红收入达23万元。
加快土地流转,增加村集体收入
土地流转是提高农业经营收益、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据了解,该村将外出务工农民农田流转过来后,改造成高标准农田,通过公开发包,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0万余元。
改善民生兴村,共享发展成果
范兴垸村将集体收入用之于民、造福于民,不断改善民生。
一是投资300多万元,修建村级公路约20公里;投资15万元,安装约10千米、达300盏路灯;投资50万元,疏洗沟渠9条、约20000米;投资20万元,修建产业路8条。
二是每年全村发放高龄补贴达20万元以上。
三是每年全村发放助学补贴10万元以上。
如今的范兴垸村,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农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刘丰庆 郭成高 陈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