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5 13:08:53 来源:楚天法治 点击: 0
近日,嘉鱼县委政法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结合“平安咸宁全域提升”暨“政法双评”活动,在联点的三湖社区和王家巷村,持续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思想拔高,注入源动力
工作动起来,首先要思想重视起来。县委政法委迅速成立以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易靖同志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明岗定责、责任落实到人。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和相关文件精神,强调要把群众当成亲人,就能设身处地的为群众着想,群众也会发自肺腑的感党恩;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一线工作法、一以贯之,群众才能感受到我们的体温,看到我们的努力。通过学习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机关全体牢记使命担当,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情、用心、用力,带着头脑、带着政策、带着服务深入联点的三湖社区和王家巷村。
二、携爱出发,培养感知力
带着感情做事,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前提。感情不深,关键是因为感知不够。改革开放40多年,在新中国高速发展下享受着社会福利和生活水平实质飞跃的一代人成为了新形势下的社会基石。他们从出生就被呵护,从家门到校门再到工作单位大门,可能至今也没有真正出过“门”,缺少人与人之间的感知共情。他们可能是年轻干部,亦或是普通群众,干群隔阂在无形中逐渐扩大。因此,下基层首先是要下去,到群众中间去,将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深入到条件差的地方去、到情况复杂的地方去,拉近干部群众的空间距离、情感距离。县委政法委累计下沉50余人次,走访群众200余人,用行动增加了与群众面对面的机会。
三、问需于民,提升执行力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随之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耐心越来越差,遇到新事物产生新诉求越来越多,对政府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基层社会矛盾发生明显变化,群众的诉求已经从有没有向好不好、快不快转变。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一定要准确了解群众诉求、高效解决群众问题、及时收集群众反馈,形成工作闭环,切实回应群众所盼。截至目前,共收集问题13个,其中涉企业1个,涉基层治理2个,涉民生7个,涉矛盾纠纷3个。县委政法委通过分析研判、制定方案,与相关部门沟通、筹措资金,陆续协调王家巷村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成功向民政局申请低保2户,与村委会协调安排公益性岗位卫生保洁员2人,解决了4个困难家庭的生活问题;对因货车碾压导致损坏的王家巷村三路进行路面硬化,筹措资金8.6万元对王家巷村四组臭水沟进行清污改造,改善了该村的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与村委会共同调解矛盾纠纷3起,挽回群众损失1.2万元,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四、群众参与,凝聚组织力
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传家宝。新形势下社会缺少人与人之间的感知共情,“各人自扫门前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当群众遇到困难时,同一个小区的邻居、业主,鲜有能够主动参与帮助。随着城镇化发展,在去组织化的社会形态下,当前,这种“干部干、群众看”等现象普遍存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干部有成熟的组织力,把群众发动起来,通过利益链接,组织群众共同解决困难。三湖社区财源广场小区内停车乱象和乱扔垃圾现象频发,物业公司束手无策甚至连物业费也收不齐,业主间矛盾激烈。县委政法委用好党建引领法宝,将支部建在楼栋,用好利益联结方式,唤醒沉默的大多数,约谈鱼岳镇、市场监管局和物业公司尽快拿出整改方案,下一步将对小区停车位进行划线,发动业主提高自身素质互相监督。
(通讯员 林巍)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