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主办: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指导协办:中共湖北省委政法委员会出品: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法治导读:
“三重境界”守护大写的中国“V” ——郧阳检察助力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保护纪实 武汉都市圈检察机关大动作!九地在鄂州会签这份文件 武汉中院:以高质量司法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检察开放日+新闻发布会 零距离见证湖北流域综合治理成效 中央、省级媒体组团“打卡”!深挖十堰检察新闻“富矿”! 荆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平安建设工作情况 公安县:“两长”同庭履职,“亮剑”职务犯罪 唇枪舌战 精英对决丨荆州市检察机关公诉人论辩赛精彩来袭 2022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评选揭晓 “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40件参选案例
荆州三医:跨越生死半月守护,患者感恩救治团队
2025-07-29 08:47:28 来源:楚天法治 点击: 0
  近日,在ICU经历了惊险而漫长的半个月康复历程的患者金女士,将一面印有“颅间行者,再造人生”字样的鲜红锦旗,送到了荆州三医ICU医护人员手中。这面锦旗,不仅承载着患者及家属的深情厚谊,更是对ICU团队精湛医术、无私奉献和人性化护理的最高赞誉。
  动脉瘤术后
  ICU成为生命“守护站”
  两个月前,金女士因突发剧烈头痛伴意识障碍被紧急送往荆州三医,经诊断为凶险的颅内动脉瘤破裂。神经外科团队迅速为其进行了高难度的动脉瘤栓塞术,成功解除了这颗“不定时炸弹”。
  然而,手术的成功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术后,金女士被直接转入ICU,进入至关重要的围手术期监护与康复。
  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面临着多重严峻挑战:术后再出血风险、脑血管痉挛导致的缺血性脑损伤、颅内压波动、感染风险、复杂的液体管理与内环境稳态维持,以及早期神经功能康复的介入。每一项细微的指标变化,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无异于在生死线上走钢丝。
  精准监测
  与“蛛丝马迹”较量
  金女士术后病情极其危重且不稳定。“术后48小时内,我们最担心的是迟发性再出血和严重的脑血管痉挛。”ICU主任严启荣回忆道。为此,ICU团队立即启动了最高级别的神经重症监护方案——
  血流动力学精细调控:既要保证足够的脑灌注压(CPP),防止脑缺血,又要避免血压过高诱发再出血。每一条血管活性药物的调整,都基于实时的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等数据,力求达到最微妙的平衡。
  警惕“沉默杀手”脑血管痉挛:这是动脉瘤术后常见且危险的并发症。ICU团队结合患者的意识状态、新发神经功能缺损表现,早期识别并积极干预,与“痉挛”争分夺秒。
  气道管理与肺部守护:术后早期,金女士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王盼医生与护士们精心设定参数,定期进行肺部物理治疗、精准吸痰,严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确保氧气能顺畅地送达急需修复的脑组织。
  镇静镇痛与神经功能评估的“平衡术”:既要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氧耗,又要每日进行定时唤醒评估(如GCS评分、瞳孔、肢体活动度),这对判断病情进展至关重要。护士们练就了“火眼金睛”,在患者看似平静的镇静状态下,也能捕捉到一丝眼神、一个微小的肢体动作所传递的信号。
  日夜守护
  用专业与温情筑起“生命方舟”
  在ICU的半个月里,时间仿佛被拉长。对金女士家属而言,是门外焦灼的等待;对ICU团队而言,是病房内不分昼夜的坚守。
  医生是生命航线的掌舵人:严启荣主任和ICU医生团队每天多次查房,结合最新的检验结果、影像学资料和床旁监测数据,反复讨论、调整治疗方案。面对术后一度出现的颅内压波动和可疑的脑血管痉挛迹象,团队迅速组织科内讨论,优化治疗方案,最终化险为夷。每一次成功的处理,都是专业积累与临床智慧的结晶。
  护士是最贴近的守护者:“翻身、拍背、吸痰、观察瞳孔和肢体活动、记录出入量、监测各种导管……这些看似基础的操作,每一项都关系到病人的安危。”责任护士王亚运说。金女士身上连接着各种监护线和导管,每一次体位的改变都需要数名护士协同,小心翼翼,避免牵拉。她们不仅要精准执行医嘱,更要敏锐地发现任何细微的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她们轻声的呼唤、温暖的擦拭、耐心的解释,是昏迷或清醒时金女士感知外界的重要纽带。
  从“命悬一线”到“康复希望”
  在ICU团队精准治疗和精心护理下,金女士成功度过了术后最危险的阶段:颅内压趋于平稳,脑血管痉挛得到有效控制,顺利脱机拔管,意识逐渐清晰,肢体活动能力也在一点点恢复。当医生告知家属可以转回普通病房继续康复时,家属们喜极而泣,特意送来鲜红的锦旗表达感激之情。
  接过沉甸甸的锦旗,ICU的医护人员心中暖流涌动,护士长吴明俊说:“神经重症患者的救治难度大、周期长,每一个生命体征的平稳、每一次意识状态的改善,都凝聚着整个团队的智慧和汗水。这面锦旗是对我们专业能力、协作精神和人文关怀的肯定。它提醒我们,在冰冷的仪器和数据背后,是鲜活的生命和殷切的期盼。我们将继续秉承这份初心,用专业与爱心,守护每一线微弱的生命之光,照亮更多危重患者回家的路。”
  (杨柳 凡晓梅)
  
电子杂志往期回顾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