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龙池桥街道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引擎”,聚焦基层组织、强化短板弱项、深化改革创新,努力把党支部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
建强“头雁”队伍 提升战斗合力
街道注重在乡村振兴一线考察识别干部,通过“头雁领航”、“强雁带动”、“雏雁培育”,着力形成“雁阵齐飞”的良好工作氛围。
结合村级换届,优化“两委”班子结构,调整1名村级党组织书记,新进35岁及以下年轻干部7人,平均年龄从51.46岁降至39.75岁;大专及以上学历5人,中专高中以上学历占比100%,实现年龄学历“一降一升”。
“能够受到组织肯定让我倍受感动和鼓舞,在新的岗位上,我将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职尽责,不辜负组织的信任与培养。”白塔河村党总支书记张武说。
张武是一名退伍军人,曾在麻城公路段上班2年、在外务工8年、个体经商5年、从事养殖业6年,工作经验丰富、创业发展思路开阔。2021年底,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张武高票当选村党总支书记。任职以来,他把在外创业的宝贵经验带回家乡,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带领群众致富,为家乡建设和乡村振兴发挥作用。
7名新进年轻干部,或是在村锻炼多年,或是沟通能力突出,或是吃苦能力强,或是熟悉基本情况,在为村级发展补充了新鲜血液的同时,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感受最深的是现在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以前主要是协助村干部处理一些日常事务,现在自己要独挡一面”,红石堰村“90”后干部李栋坚信,通过自己的持续努力,一定会尽快成长起来,努力充当乡村振兴一线的排头兵。
为了强化后备人才培养,街道进一步扩展视野,拓宽渠道,注重从带富能力突出的优秀分子中发展一批党员。七里桥村2020年发展“90”后党员付豪,自己创业成立一坤水电安装有限公司,带动村周边水电工10余人就业,在村民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80”后汤翠翠,2021年发展入党,自己创业经营电子商务店,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经常帮助附近的村民销售土特产,她乐于助人的品行深受好评。
夯实村级基础 注入发展活力
走近106国道龙池乡村振兴沿线,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路更畅了,环境更美了,群众脸上的笑容更灿亮了。
去年,白塔河村投资80万元,改户厕、修水沟、建广场、扩晒场、整塘堰,还新建标厕、做景观亭,硬化道路700余㎡、绿化2000余㎡,实现白塔河塆“颜值”靓丽提升。
为切实改善村民出行条件,红石堰村完成李家岸沿线道路硬化2000余㎡,还结合养老院区位优势,打造康养休闲区、林果采摘区、休闲垂钓区和文化活动区,在强化硬件基础的同时,丰富提升了村民生活质量。
5年之前,红石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单薄,城乡结合部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利用,发展陷入停滞不前,2019年,红石堰村被列入全市软弱涣散村。
为积极盘活土地资源,村“两委”干部积极作为,经过长期沟通协商,引进市场主体—大音盛晏农牧合作社,充分挖掘合作社带动效应,以点带面、辐射全村,通过“集中服务、统购、统销”的经营模式打通销售渠道,带动脱贫养殖户50余户,社员户年均总收入达到23万元。
如今,大音盛晏农牧合作社已逐步成为全市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典范,红石堰村集体经济发展也突破20万元,成功从“后进村”进位“前列村”。
“经过几年的努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但还远远不够,我们正谋划推动正良农牧二期深加工项目尽快开工,继续做大做强产业发展,争取做乡村振兴的示范村”,红石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建信心十足。
发展有了新变化,文明乡风又汇入了清廉溪流。近年来,白塔河村充分利用礼堂为村民红白喜事提供场地、设备,强化移风易俗宣传,形成良好风尚;还试点启动“邱塆美庭”和“张氏美宅”评选活动,以榜样促新风,不断改善村民生活习惯;充分发扬邱氏和张氏家训优良传统,广泛宣传白塔河廉政文化,深入打造白塔河“廉政文化示范村”,文明乡风汇清泉。
擦亮党建品牌 增强治理创新力
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治理这一把金钥匙。创新乡村治理举措,写好乡村治理文章,促进基层社会和谐稳定,是助力乡村振兴的一剂良药。近年来,龙池桥街道通过特色品牌建设,切实探索和破解新型农村治理理念滞后、管理体制不顺、自治活力不足、服务能力较弱难题,努力打造党建引领、和谐有序和平安高效的善治乡村。
创新“周氏调解7法”,着力化解矛盾纠纷。七里桥村周家冲打造“红色领航、绿色固本、橙色暖心、金色富民”的“四色”治理模式,针对地处城乡结合部小矛盾、小纠纷频发的情况,组织热心村内事务、为人正直、有威望的4名老党员成立乡贤智囊团,帮助塆组调解12起矛盾纠纷,排除3个信访矛盾隐患,总结提炼出“周氏调解7法”,为街道化解矛盾纠纷作出了表率。
打响“百搭帮”品牌 着力聚焦为民服务。
白塔河村依托“红星之家”搭建“百搭帮”服务平台,为村民提供工具借用、代寄代取、读报看报等日常服务,村民还能预约代购代缴、予盾调解、水电维修、技术指导、顺风车等党员“微服务”。除此之外,党员主动认领实事,参与游园维护、防溺水提醒、环境监督等工作,打通塆组治理“最后一公里”,开出红星之家幸福之家并蒂莲。
解锁“智慧养老”模式 着力提升幸福指数。
瞄准农村老龄化、空巢化日益严重问题,龙池街道办创新工作思路,开发智慧养老模式,打造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有效整合通讯网络、智能呼叫、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形成全天候呼叫救助服务体系,实现房屋清扫保洁、衣服清洗、手环充电、血压测量等上门即时服务,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监测居家养老群体身体状况、日常行踪,让农村老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下一步,街道将坚持把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促乡村振兴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在组织建设、集体经济、人才队伍、矛盾化解、民族团结、乡风文明等方面精密谋划、多点发力,助推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龙池桥街道党工委书记李阜乔说。
(项思嘉 刘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