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网络犯罪不断攀升,成为发案最多、损失最大、上升最快的犯罪,对百姓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定构成了严重威胁。黄冈市公安机关勇担使命、忠诚履职,在省公安厅、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副市长、公安局长王文忠的指挥下,着力打造黄冈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联席会议合成作战平台(市反诈中心),在打击、防范、治理跨区域犯罪和新型网络犯罪工作中发挥了中枢和引领作用。
出重拳,持续开展专项行动,挤压犯罪生存空间。市反诈中心组织全市公安机关持续开展“断卡”、“扫楼”、“断流”、“见面”等专项行动,坚持对现行案件快速侦破、对重大案件专案侦办、对跨区域诈骗重拳出击。2021年以来,全市共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5946起,现发案件首次出现同比下降,下降率1.3%,已成功研判出嫌疑人的电诈案件4002起;抓获电诈类犯罪嫌疑人1682人,同比上升148%,协助外地抓获犯罪嫌疑人185人。成功追回被骗资金并返还给受害人的电诈案件103起,退还被骗资金867.8万余元。
重管控,统筹协调宽严相济,紧盯涉诈重点人员。市反诈中心严格落实公安部《涉诈重点人员管控工作暂行办法》,依托“一村一警”,加大对有违法犯罪前科、涉诈重点地区出境人员、缅北回国人员等涉诈重点群体的摸排管控力度,从源头上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主动性。对全市?6304名涉诈重点人员,采取风险评级、见面走访、通话联系、平台核查、限制出境多种方式,全面摸清、动态更新涉诈重点人员全息档案,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对248名依然滞留缅北涉诈重点人员,全力开展劝返工作,确保地域性犯罪群体不扩散、不蔓延、不形成新的案件高发区和犯罪输出地,2021年已劝返回国涉诈人员542人。
堵漏洞,推动部门协作联动,形成有效治理合力。市反诈中心从中医‘治未病’的视角,找犯罪深处根源,从根本上摧毁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生态,推动金融监管机构强力监管,推动通讯管理机构精准风控,切实扭转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的局面。市反诈中心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能,推进全面治理、综合治理,坚持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先后印发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明确打防管控工作具体措施和目标要求。针对当前电诈犯罪多发高发的重要根源“两卡” 泛滥问题,围绕“可疑不开卡、开卡不涉案、涉案必追究”的目标,建立多单位联动机制,全面提升风控能力。全年上报封堵涉诈App 6523个和网址域名2137个,惩戒“两卡”人员3826人。目前,黄冈市人大已出台《关于全面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决定》;市委市政府两办拟出台《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的若干措施》,聚合力、出重拳、堵漏洞、强预防,实现“人人参与,全民反诈”。
强预防,提升技术反制能力,全面加强预警劝阻。从提高堵截能力,到及时推送预警信息、劝阻群众免于被骗,再到完善止付冻结机制,市反诈中心不断提升技术反制能力,加强大数据研判,坚决守住人民群众的“钱袋子”。市反诈中心日均下发预警指令1000余条,全年止付涉案账号27719个,涉案资金22.9亿余元,冻结涉案账户3238个,涉案资金7669.91万元,预警劝阻66.2万人次。主动对接商请市委政法委、协同市委宣传部共同开展“国家反诈中心”官方政务号及“国家反诈中心”APP的推广工作,依托反诈成员单位联络群,发动所属单位人员及服务对象安装注册,全市共推广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下载297万人次。大力开展“无诈、无毒 (社区、单位) ”创建,利用一村一警、社区网格员等平台,建立市、县、村三级反诈宣传群,入户发放宣传资料180万余份,张贴横幅海报10万余张,进社区开展反诈宣讲活动1400场,全面增强群众安全防范意识。
(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