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以来,黄梅县自然资源领域行业整治工作专班以标本兼治为基,围绕“发现、查处、追责、整治”四个关键环节,统筹谋划、“五紧”发力,深挖细查、强力推进,剑不入鞘、鞭不离手,依法严厉亮剑“沙霸”“矿霸”等违法犯罪及其“保护伞”行为,形成扫黑除恶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绝不让黑恶势力反弹,不让群众安全感衰减。
扣紧责任“紧箍咒”。强化党的领导,压实责任是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的前提条件。把握和遵循斗争规律,做到精准打击、打深打透是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的重要抓手。黄梅结合实际,开展自然资源领域专项整治,突出重点,制定了《全县自然资源领域打击“沙霸”、“矿霸”黑恶犯罪专项行整治动方案》,强化了目标管理,制定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职于行,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之责、责有限定之期,将责任压实压严、压紧压硬,积极构建形成党组织书记带头抓、县乡镇联动、各部门衔接的工作格局,以时不我待刻不容缓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中展现专班整治作为。
盯紧排查“线索源”。源头治理是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的治本之策,黑恶势力的根在哪里,他们就要往哪里攻坚,坚决彻底铲除滋生黑恶势力的土壤。黄梅深入全县各矿点掌握了解情况,认真做好黑恶势力问题线索摸排上报,把排查线索、摸清底数作为开展自然资源领域常态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要基础,拓展线索接收渠道,通过日常执法、卫片执法、专项督察、信访投诉、群众举报、领导交办等工作渠道,收集“沙霸”“矿霸”黑恶犯罪及背后保护伞的线索;全面彻查掌握全县“沙霸”“矿霸”等第一手资料,对信访举报涉黑涉恶情况和表现形式及成因等进行全面排查分析,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同时,深入乡村、项目工地、厂矿企业、建筑行业等区域,对矿产开发及采砂领域的企业、场所开展细致排查,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重点人员、场所、领域分析研判,加强信息排查梳理和串并分析,提升核查质效,提高精准核查能力,实现发现在早、处置在小。
瞄紧整治“牛鼻子”。查办案件是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最重要、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能够起到震慑作用,有效遏制案件发生,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此次专项行动结合党史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将严厉打击非法采砂、非法采矿等违法犯罪活动,坚持“打团伙、端窝点、摧网络、断链条、追流向”,“全环节、全要素、全链条”查处为重点。聚焦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执法查处、行业监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行业乱象,有效发现、严厉打击无证开采、越界开采、垄断矿产资源、非法占地洗(囤)沙、非法采(运)河沙、山砂及以合法经营掩盖违法活动等涉矿违法突出问题。采用综合执法等措施,全面深入调查“沙霸”“矿霸”等黑恶势力及其成员财产情况,充分运用刑事、行政、民事等法律手段,彻底铲除“沙霸”“矿霸”滋生土壤和深挖黑恶势力背后的“保护伞”,坚决斩断利益链条。
攥紧联动“组合拳”。制度机制是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的重要依据,部门联动协作配合是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的有力保障。黄梅自然资源局加强与交通、生态环境、水利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共同做好“沙霸”“矿霸”核查打击工作,构建完善日常沟通渠道及联席会议制度;认真落实与纪检监察机关、政法机关信息互联互通和重点案件线索移交、通报反馈等制度,推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有效衔接。与此同时,充分发挥监察、司法、检察建议书和公安提示函等“三书一函”制发规范性,加强整改工作督促检查,确保真整改、真落实,立足常治长效,加大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及时堵塞行业漏洞,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切实做到以案促治、以案促建,联合执法等长效长治机制。
据悉,截至目前,此次专项行动该县共出动执法人员354人次,出动执法车辆56(台)次,巡查各类矿点76处,收集排查各类线索144件,立案查处违法案共27起,移交公安等部门4件,现场责令制止破坏自然资源的违法案件21起。有效遏制了自然资源领域的违法行为,为黄梅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资源服务和有力保障。
(张飚 张永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