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普法以来,黄冈市城管执法委按照依法治市办的要求,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大力开展全方位、全环节的法律宣传,成效显著。省司法厅领导多次到我委检查并获得好评,先后获得“全省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全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单位”“黄冈市谁执法谁普法成绩突出单位”等荣誉称号。市城管委主要做法是:
一、注重三个环节
(一)注重阵地建立。面对新形势下广大市民对多元化、宽领域、家门口的法治化需求,我们着力整合资源,发挥职能优势,“三步走”夯实普法阵地建设。一是构建窗口阵地。委机关及15个二级单位都建立了普法宣传栏、宣传墙,及时更新;均制定年度普法计划并严格落实,营造浓厚普法氛围。二是建好主阵地。充分利用黄冈电视台、黄冈日报等主流媒体受众多、公信强、效果好的优势,每年投入近100万元与各大媒体深度合作;充分利用遗爱湖公园人流大、平台多的优势,每年开展专题法律宣传60余次。三是延伸宣传阵地。联合城区48个社区,推行城管法律“五进”,将城管法律张贴到社区(小区)宣传栏,推送到公众号、微信群。
(二)注重形式创新。将普法改变思想当作一场革命,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对执法人员采用“集中培训+考”方式,430名执法人员均进行了为期一月的脱产集中学习,聘请专家和律师专题授课,业务骨干以案说法,坚持做实“一月一法一考”。抽签确定参考人员闭卷测试(不带手机、不带资料,委主要领导亲自监考),结果系统公布(最高92分,最低42分)并与单位考核挂钩,用“考”字倒逼执法人员学法。
对广大市民,将传统方式与新媒体方式相结合,老年人,送纸质单行本,一图读懂卡;年轻人,利用东坡城曦公众号、政府网站进行视频和三维动漫解读。共送书卡近10万册,推送东坡城曦信息1600余条,发布各种解读60余期。
(三)注重贴近市民。为贴近市民生活,改漫灌为滴灌,精准宣传。如违法建设治理条例,对联投、碧桂园等小区采用送法上门、签订责任书等方式,宣传违法建设可能导致房屋不能正常交易、抵押;对沿江路、三台河等地因拆迁还建导致抢建的,宣传法律对违法建设在拆迁时不给予补偿。共发放单行本、倡议书近8万余份,入户与市区3.6万户居民签订拒绝违法建设承诺书。为宣传户外广告规范设置,为城区所有商户上门送达“备查”取代“备案”温馨提示12000余份,提供户外广告专项咨询近5000次。
二、搞好三个结合
(一)结合执法办案全链条普法。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从2016年以来市城管委持续推进“法治城管”建设,始终将执法办案与普法相结合,在案件办理每个环节均要求先送法律、先学法律。如在办理金芙蓉小区野蛮施工造成燃气泄漏案件中,在听证时先集中学法律,在白莲河跨区执法过程中先宣讲违法建设治理条例等相关规定,让当事人认识法律“红线”;通过对城区停车首违不罚、出具
16000余份温馨提示,对出店经营等轻微违法下达6000余份“三色单”,向社会普及立法为大众的“初心”。
(二)结合执法公开全方位普法。执法公开是最好的普法。市城管委每年通过该委网站公示行政执法信息1万余条,并向信用中国推送近千条。充分利用“四室一庭”特色司法机构,对拒不履行的采取录入限高黑名单、强制执行或拍卖当事人资产等方式,如对新欣长城执行案涉及违法建设之外房地产进行两次司法拍卖,影响震撼。
(三)结合专题设置全视角普法。经常结合阶段性工作,组织多方联动的全视角普法。在专题宣传垃圾分类时,市城管委依托机关事务局对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宣传;依托学校开展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依托社区对小区居民进行分类投放培训,现场指导。用习总书记“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提升其意识,用垃圾积分换生活用品提升其守法的积极性,用曝光违法倾倒、处置垃圾案件教育引导市民遵规守法,实现普一次法、教育一区市民,正反全视角普法。
三、实现三个提升
(一)知晓率得到提升。通过努力,广大市民能知晓法律,自觉遵守法律,违法行为发生率大大降低,2021年办理的一般程序案件较上年下降35%。
(二)专业度得到提升。案件优秀率大幅提升,自查优秀率由去年的21%上升到今年的36%;纪委、司法局随机抽取的案卷被评为优秀案卷,并参加全省案卷评查。2件已判决的涉诉案件、9件作出决定行政复议案件,均维持决定或驳回申请。
(三)满意度得到提升。广大市民对城管部门开展的市容市貌专项整治、周末拉练、查违控违等工作十分支持,“社区吹哨、城管就到”的快速反应形象深入人心,12319已成为市民反映诉求的首选渠道,市民满意度再上台阶。
市城管委负责人表示,普法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城市“干净、整治、安全、有序”的运行需要全体市民更高的法律素养和积极参与,普法永远在路上,将按照此次会议的要求,再投入、再鼓劲、再上台阶。
(吴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