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0 18:03:27 来源:楚天法治 点击: 0
“10年信访‘长跑’到此结束!我的心也开阔敞亮了!”9月7日,在经过一场重复信访案公开听证会后,廖某向黄石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梁莉露出了笑脸,并承诺息诉罢访。
经核实,2011年1月,廖某的儿子因矛盾纠纷被彭某和邹某杀害。经历一审、二审,法院终审判决:判处两名被告人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决生效后,廖某夫妻不服判决,多次向法院、检察院申诉信访。
为深入开展重复信访专项治理工作,今年2月,最高检、省检察院将这起四级检察机关共同关注的重复信访案交给黄石市检察院办理。梁莉和该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瞿义强先后8次约访廖某,在面对面的释法说理和交流互动中,了解到廖某夫妻在儿子去世后一直走不出阴影,因忙于申诉信访而无心经营生活,一家三口全靠廖某微薄的工资度日,还有80多岁的老母亲需要赡养,家庭生活十分困苦,于是引导廖某申请国家司法救助。
法院判决是否恰当?廖某的实际困难该如何解决?9月7日下午3时,公开听证会准时开始。参与听证的,既有重复信访案化解专班成员、廖某儿子案件的公诉人、司法救助案承办检察官,还有检察机关为廖某请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的律师“帮手”以及5名听证员。5名听证员中,一位是省人大代表、省人大监察司法委员会委员、市律协党委委员,两位是市政协委员、资深律师,还有一位法学教授、一位廖某所在村的治保主任,可谓既知实情又懂法律政策,精准“对口”了该案的听证。
听证会上,在介绍信访申诉案审查情况后,原案承办检察官袁泉围绕案件的定性和量刑等焦点问题,立足案件事实、证据和法律依据,重点介绍了故意伤害案贯彻执行的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向廖某释法说理。廖某司法救助案承办检察官曹洪斌介绍了其家庭生活、收入等核实情况,认为申请人符合国家司法救助的规定,拟报省检察院审核对其进行联动司法救助。
五名听证员站在客观、公正的“第三方”立场,从专业的角度,围绕原案定性是否准确、量刑是否适当、廖某是否符合国家司法救助等焦点问题发问,为案件把脉问诊,在问与答的过程中同步进行法律政策解读,并对廖某回归正常生活提出建议。经过集体评议后,听证员代表发表了评议意见,认为原案认定彭某、邹某犯故意伤害罪定性准确,量刑恰当;同意对廖某进行司法救助。
“感谢检察机关对我儿子案件的重视、对我的关怀!大家给予的帮助,让我很感动!希望检察机关帮我解决司法救助申请,我再也不上访了。”经过听证,廖某表示愿意息诉罢访,努力走出阴霾,带着家人回归正常生活。
最后,根据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法律规定,并充分参考听证评议意见,梁莉宣布廖某重复信访案实现了实质性化解,同时,决定对廖某家庭进行司法救助。
梁莉在总结讲话时强调,全体检察干警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对标对表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法、理、情的统一,坚持防增量、减存量,积极投身集中治理重复信访专项活动,综合运用公开听证、司法救助等方式,打开信访人心结,解决信访人实际困难,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案结事了人和。据悉,今年以来,黄石市两级检察院共公开听证294次;司法救助24人,发放救助资金49万元。
(彭小陛 曾琼)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