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31 20:37:41 来源:楚天法治 点击: 0
今年以来,中国农业银行浠水县支行立足自身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行和县委县政府关于乡村振兴工作会议文件精神,将服务乡村振兴作为全行核心工作来抓,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截止7月30日,该行惠农E贷余额23725万元,较年初净增7312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3%;白名单入库1615户,较年初新增872户,位列全市农行系统第一;农户有效建档16666户,较年初新增14605户;开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帐户482户,全县行政村覆盖率达76%。
“三强化”锁定“方向标”。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浠水支行党委高度重视,将服务乡村振兴作为全行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力度。一是强化思想认识。一季度末,行党委组织召开“乡村振兴贷”专题会议,出台《浠水支行“乡村振兴贷”农户信息建档工作方案》,进行专项工作部署、任务落实,增强了全体员工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二是强化组织领导。支行党委会、行务会多次进行研讨,制定了营销方案,成立了以行长为组长,以分管前台副行长为副组长,支行客户部、各二级支行行长、机关帮扶人员、网点业务骨干为成员的营销团队,集中精力狠抓乡村振兴贷工作的开展和推进。三是强化责任落实。二级支行行长为“乡村振兴贷”农户信息建档工作第一责任人,客户经理为第二责任人。网点业务骨干对本网点全体员工进行业务培训,全体员工面对农户“有询必答、有询会答”,保证“乡村振兴贷”业务咨询服务“不断档”。支行客户部门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督导、业务技能的培训和上下沟通。
“三到位”铺就“服务路”。浠水县地属大别山南麓,长江之滨,属于丘陵地区农业生产大县,辖内有649个行政村,为深化乡村振兴战略,该行积极做好以下三个“到位”。一是公私联动到位。5月底,该行相关业务网点到红安支行学习“三资平台”系统上线业务,并于6月底成功在城南支行上线该系统。支行多次到县财政局、县乡村振兴局进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账户、乡村振兴局账户公关。一季度开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帐户482户,全县行政村覆盖率达76%。8月上旬,县乡村振兴局基本账户、(工资统发)专用账户先后成功落户城南支行。经沟通联络,该行取得了财政局及相关职能部门对“乡村振兴贷”工作的支持。二是上下联动到位。该行首先向县政府、县金融办、县人行汇报“乡村振兴贷”产品优势及工作推进计划,获取上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肯定。接下来对接镇政府,选取兰溪镇、巴河镇作为试点,召开“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启动会。邀请镇政府主要领导参会,打造辖内启动会模板,为其他网点对接镇政府探明道路。启动大会召开后,网点按照“银政对接”、“先易后难”、“综合营销”、“客户置换”四大工作要求,及时对接村两委、召集小组长,在村部召开培训会,宣讲乡村振兴贷政策。三是产业帮扶到位。聚焦“产业兴旺”,该行围绕地方特色产业,重点扶持批发零售型商户、种植养殖农户,以满足他们的差异化、个性化融资需求,助力增收致富。以浠水团陂、兰溪支行为例,两地由于地理区位差异,产业支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2021年,团陂支行投放“乡村振兴贷”1185万元,投向批零型商业领域占比近80%;兰溪支行投放“乡村振兴贷”974万元,投向种植、养殖等领域占比接近70%。为支持水产养殖、蔬菜大棚产业发展,兰溪支行向冷水井村15户水产养殖农户发放贷款260万元,向彭港村10户水产养殖、蔬菜大棚种植农户发放180万元。
今年以来,浠水支行共扶持种、养农户及批零商户近900户,有力帮扶了农村特色经营主体,让“乡村振兴贷”的金融活水流入千家万户、流入乡村发展第一线。
“三注重”助力“振兴贷”。一是注重机制建立。建立激励机制,加大考核力度。实行奖惩挂钩、结账跟计划完成率挂钩、实行计价和计费;建立竞赛机制,开展营销擂台赛。将辖内11个网点按区域特征分为三个小组开展营销擂台赛,每月召开督办会、举行交旗仪式,先进单位做经验交流,落户单位作表态发言;建立问责机制,强化督导推进。由纪委参与督导,将指标推进完成情况纳入监督范围,定期问责约谈,确保工作目标任务落实。二是注重宣传造势。一方面,进行线上广告投放,与腾讯科技合作,投放微信朋友圈广告,实现曝光超20万次,线上申请超150人。将全行员工的手机来电彩铃统一设置为“乡村振兴贷”宣传语。另一方面,制作宣传海报,布放于辖内各交通路段广告牌、墙体、村委会、三农点等人流量大的位置。三是注重风险管控。加强管贷办贷人员行为管理,与全体涉贷人员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廉洁办贷协议书》,制作了廉洁办贷监督卡,设置举报投诉专线。认真落实八步工作法,加强在线风险监测,及时处理风险线索,确保每一笔乡村振兴贷符合“真主体、真经营、真用途”要求,严控信用风险。
(王茹)
关注楚天法治微信公众号